首页 > 曝光 > 正文

上市银行信披差错"闹笑话":8000万买楼惊变"股东资产"

[2017-06-28 07:40:15] 来源:人民网 编辑:No1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近一年时间,上市银行已发布7条更正公告,此外还有个别差错至今未更正。如果把统计范围拓展至金融业,则近一年的更正公告达到了27条 即便是以最严谨著称的银行业,也可能遭遇信息披露出错,甚至闹笑话的尴尬

近一年时间,上市银行已发布7条更正公告,此外还有个别差错至今未更正。如果把统计范围拓展至金融业,则近一年的更正公告达到了27条

即便是以最严谨著称的银行业,也可能遭遇信息披露出错,甚至闹笑话的尴尬时刻。

据《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同花顺公告数据检索统计,近一年时间,上市银行已经发布了7条更正公告,涉及的内容包括IPO相关公告、业绩报告等等。此外,还有个别差错至今仍未获得更正。如果把统计范围拓展至金融业,则近一年的更正公告达到了27条,其中最近的一则消息是某券商更正自己所发行的公司债的票面利率。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影响投资人的投资决策,可谓至关重要,尤其涉及到资产归属、财务数字等重要内容时,更需要严谨。上市银行和其他金融业公司体量较大,公告的事项动辄涉及千万元量级的资金,因此信息披露更需谨慎”,资深法律界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毕竟,如果真的有投资者能证明自己根据错误信息进行了错误的决策并实际产生了亏损,上市公司可能会面临被索赔。”

8000万元房产究竟归谁?

最先吸引记者关注到部分上市银行乃至金融类上市公司信披不够严谨的是一份关于银行买楼的公告。记者注意到,该行在描述“购置房产的目的及对本行的影响”时,做出如下表述:“本次购置房产是本行战略发展的需要。购置后,本行股东资产将进一步充实,本行办公效率和整体形象将得到提升,有利于本行长期持续稳定发展。”

由于记者查阅公告的初衷就是了解银行卖楼的目的,因此对上述简短文字十分关注。但“本行股东资产将进一步充实”的说法令人十分困惑――上市银行为买楼花了近8000万元,怎么都去充实股东的资产了?

本报记者为此特意调取了四大国有银行的2016年年报,四大行固定资产规模雄厚,或许能够清楚描述买楼与股东的关系,但是四家银行的年报中均未能检索出“股东资产”一词。

幸而,披露上述买楼信息的上市银行还曾进行类似的披露,结合该公告和电脑键盘的字母排列分析,所谓的近8000万元“本行股东资产”很可能是“本行固定资产”,反正至少也应该是“本行资产”。此外,迄今为止这份公告仍未“打补丁”。

补丁公告五花八门

《证券日报》记者随即根据同花顺公告数据检索统计发现,仅一年时间内,就有4家上市银行发布过更正公告。

例如,有一家去年上市的银行的主承销商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在对配售数据处理过程中误将部分B类投资者归入了C类,导致B类和C类投资者有效认购数量出现差错,造成网下初步配售结果与实际不符”;另一家银行将募集资金的数量单位“万元”写成了“元”,造成募集资金不到40万元的误解。

如果将统计范围扩展至全部金融业上市公司,更正公告数量则达到了27条,涉及18家公司。除了此前提到的更正公司债的票面利率之外,有一家公司对于关联交易的表述有误:将“相关议案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表述成“相关议案无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可谓一字之差,意思则完全相反。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今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共计发布了3条更正公告;另一家上市券商财报中“期末按成本计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现错误,对于涉及公司的持股比例出现错误披露,更正前后股权比例最高相差百倍;还有的金融业公司将净资产数据录入错误,而且真假数字之间并无较高的相似度。

此外,在此前的上市公司2016年年报收官一周之际,本报其他记者通过Choice数据库查阅“2016年年度报告更正”关键词,获取了1000多条信息,其中大多数来自于新三板公司的年报更正,而A股上市公司中,有69家公司对其2016年年报进行了更正。从更正的内容来看,有的上市公司对其年报中的财务数据进行更正,有的公司在对公司持股股东的持股数进行更正,有的上市公司将计量单位写错。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