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曝光 > 正文

4家A股上市险企“解锁”另类指标 含金量几何?

[2018-04-08 09:42:22] 来源:东方财富网 编辑:佚名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上市保险公司2017年业绩披露“鸣金收兵”。  与以往发布的“成绩单”相比,除了保费收入、净利润这些常规指标,今年4家A股上市的保险公司还解锁了一大批“另类”指标,包括剩余边际余额、可动用资金、

  上市保险公司2017年业绩披露“鸣金收兵”。

  与以往发布的“成绩单”相比,除了保费收入、净利润这些常规指标,今年4家A股上市的保险公司还解锁了一大批“另类”指标,包括剩余边际余额、可动用资金、营运利润等。

  这些“另类”指标是什么?有多少含金量?对于上市保险公司而言,披露这些指标的用意何在?

  剩余边际成衡量估值新指标

  剩余边际并非第一次出现在上市保险公司的年报中,但却是第一次4家“集齐”。最后一个“补缺”的是新华保险。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的剩余边际余额分别为6079.41亿元、6163.19亿元(寿险及健康险业务)、2283.7亿元(寿险业务)、1704.35亿元,较2016年末分别增长18%、35.5%、32.3%、20.9%。

  什么是剩余边际?

  根据上市保险公司年报中的解释:剩余边际是公司于保险合同初始确认日,为了不确认首日利得而计提的准备金,并在整个保险合同期间内进行摊销。剩余边际是公司未来利润的现值,摊销模式在保单发单时刻锁定,摊销稳定不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

  根据2009年修改的保险合同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剩余边际指的是保险合同初始确认的时候,不得确认的首日利得,作为准备金负债的一部分在保单整个存续期间逐步确认进保险公司损益表。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向楠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的剩余边际余额较多,是因为前期积累的业务对公司的盈利奠定了良好基础。即使什么都不做,这两家公司未来20年每年也会有约30亿元的利润。”

  究竟哪些指标会影响剩余边际?

  “主要是新业务带来的。”王向楠分析,“此外,评估剩余边际余额的时候,还扣除了合理估计负债和风险的部分。评估利率增加,导致预计负债减少,从而相应剩余边际余额增加。”

  有业内人士指出,剩余边际释放是险企未来会计利润的主要且稳定的来源。它是由险企业务的规模和质量所决定的,是作为会计准备金的一部分逐年摊销释放的。因此,剩余边际释放是预测寿险公司利润的最好指标,相当于一笔隐形的财富。

  王向楠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剩余边际是分析保险股价值最好的指标,对投资还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光看当期的数据是不够的,还需参考以前的数据,比如最近一年的情况,以及和上一年相比本年度的变动。”

  国信证券非银团队以中国平安为例分析:剩余边际余额达到6163.19亿元,较2016年末增长35.5%,剩余边际摊销498.11亿元;保险责任准备金调整减少321.93亿元税前利润;根据寿险公司利润=剩余边际摊销+投资回报差异+经营偏差+会计估计变更(主要为准备金重估影响),预计投资回报差异和经营偏差对寿险利润产生较大正面影响。

  寿险核心指标含金量高

  另外,不得不提及的两个词是“内含价值”“新业务价值”这是专门用于分析寿险公司价值的核心指标。

  根据年报数据: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的内含价值分别为7341.72亿元、4963.81亿元(寿险及健康险业务)、2140.37亿元(寿险业务)、1534.74亿元;新业务价值分别为601.17亿元、673.57亿元(寿险及健康险业务)、267.23亿元(寿险业务)、120.63亿元。

  所谓内含价值,这是保险业独有的概念,其作用与许多大型企业采用的经济附加值大同小异,指在充分考虑总体风险的情况下,分配给适用业务的资产所产生的股东现金流的现值;新业务价值则反映的是公司的经营能力和公司的发展潜力,这部分价值会随着新业务的开发进而转化为内含价值。

  王向楠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简单来说,内含价值就是一般企业投资项目的现值分析,可以分析一类产品、一个保单、一个公司。而其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则相当于股东价值最大化对一般企业的影响。而新业务价值则是分析某个时期,这个时期新发生业务的内含价值。包括当期新发生的,以及预计未来公司成长的部分。”

  “新业务价值和净利润相似。”王向楠进一步分析,“新业务价值的当年部分可以假设对应为净利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追求新业务价值和追求净利润是一致的。此外,新业务价值还可对应高质量增长。目前多方都关注高质量发展,包括保险界,所以新业务价值可以认为是度量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之一。”

  除此之外,《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中国平安在其年报中还披露了一组核心数据:集团可动用资金和营运利润。

  对此,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集团母公司的可动用资金包括其持有的债券、权益证券、银行存款及现金等价物等项目。集团母公司的可动用资金主要用于向子公司投资、日常经营及分红派息。

  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国平安的可动用资金余额为383.32亿元,较年初增加27.62亿元。

  而集团营运利润是由于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大部分业务为长期业务,为更好地评估经营业绩表现,中国平安引入了这一指标。该指标以财务报表净利润为基础,剔除短期波动性较大的损益表项目和管理层认为不属于日常营运收支的一次性重大项目。

  2017年,平安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为947.08亿元,同比增长38.8%;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为521.28亿元,同比增长29.7%。

  “企业可动用的资金总额是企业当期实际现金收入和企业实际支出之差。”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集团可动用资金从一个侧面反映的是中国平安对于子公司的注资能力,是否有足够的资金给予‘真刀真枪’的帮助。”

  那么,上市保险公司为什么愿意分享这些内部核心数据?

  对此,一位上市公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披露更多核心数据可以进一步向投资者展现公司实力,增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从目前A股上市的4家公司看,中国平安是数据开放最多的。”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