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曝光 > 正文

同时做香辣酱 老干妈已是“女神” 她却熬成“婆”

[2018-09-11 13:04:58] 来源:东方财富网 编辑:佚名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熬啊熬,“阿香婆”熬成了“婆”。  再遇“阿香婆”,是在西安市北池头的一个超市里。  满满一架“老干妈”,将“阿香婆”挤到角落里,静静地呆着。  粉巷君不由想起那句流行于90年代的广告语,“熬呀

  熬啊熬,“阿香婆”熬成了“婆”。

  再遇“阿香婆”,是在西安市北池头的一个超市里。

  满满一架“老干妈”,将“阿香婆”挤到角落里,静静地呆着。

  粉巷君不由想起那句流行于90年代的广告语,“熬呀熬,熬成阿香婆!”后来也有打趣版:“熬呀熬,熬成骨灰盒!”——那是针对集体消失的“西安制造”,一半嘲讽,一半缅怀

  洗头用莹朴,洗手用开米,手表用蝴蝶,电视买黄河,奶粉喝秦俑……

  而今,它们能“制造”的,多半已是令人唏嘘嗟叹的回忆。

  但阿香婆却还活着!

  这些年,“她”是怎么过来的?

“阿香婆”横空出世

  少有人知,生产“阿香婆”的太阳食品,最早是做机械制造的。

  1984年,西安宝石轴承厂更名西安旅游食品厂——手表轴承价格从1角4分陡降至5分钱,活不下去,必须转型。

  这年12月,技术副厂长李照森被提升为厂长。

  一开始,他从西安饭庄的“鱿鱼锅巴”得来灵感,开发出“太阳锅巴”,工厂也随之再次更名——西安太阳食品集团公司。

  当时,电视刚走入千家万户,李照森花了大力气在电视台做广告。

  太阳锅巴就此火爆

  从口碑到市场,一时无两。据说进货汽车太多,常常堵塞西影路,工厂不得不在其它地方专门开辟货运场。

  这样的盛况走完余下的80年代,直到1990年,上半年还供不应求的太阳锅巴,到了年底突然滞销,堆满厂区。

  滞销原因,李照森认为是假货泛滥影响了口碑。

  但也有人指出,当时工厂产能压力大,与很多乡村作坊合作贴牌生产,导致口味和质量下降。

  工厂低迷持续了两年,直到“阿香婆”横空出世

  那段时间,公司新开4个新品类生产线。李照森发现,其中的牛肉酱虽然增长不快,但销量却一直上扬,遂将其作为全力发展的新方向。这一次,李照森手笔更大,豪掷1000万打广告。

  1996年7月1日,“阿香婆”的广告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熬呀熬,熬成阿香婆”一时间在大街小巷传唱

  这是个神奇的年份:1996年,火了“阿香婆”,活了“荣氏果汁”,黄了“黄河电视”……

  同年,千里之外的贵阳,一个叫陶华碧的女人借了南明区云关村村委会两间房子,招聘40名工人,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她开小店时免费提供的调味酱,定名“老干妈”。

再遇“滑铁卢”

  “阿香婆”比当年的“太阳锅巴”还要红火。

  李照森在上海策划一个“电话寻亲”推广活动:凡名字中带“阿”,赠送单份礼品,带“阿香”二字,赠送礼品套装。

  此后,来自上海的订货电话挤爆了线路。据说很多上海人都以为“阿香婆”是本地品牌。

  那时候,仅“阿香婆”,就能为太阳食品厂带来5个亿的年销售额。

  居安不思危,或许是当时许多企业的通病。

  1998年,步“太阳锅巴”后尘,“阿香婆”出现严重滞销。企业现金流吃紧,继而恶性循环:没钱投广告,销量上不来;销量上不来,更没钱打广告……

  到了年底,工厂负债率已高达140%,而银行也“适时”断奶,债主纷至沓来,生产和经营一度陷入休克。

  李照森终究没能功成身退!

  如今回头再看,“阿香婆”的遭遇也并非偶然。

  一方面,自1994年后,中国轻工业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到90年代末,各类产品极大丰富,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有营销专家当时指出:酱类食品每家每户都可以制作,而10元一瓶的“阿香婆”比排骨都贵,难以让普通人养成长期购买习惯。

  另一方面,由于技术含量低,假冒伪劣产品确实给“阿香婆”口碑带来极大影响。

  事实上,打假,是当时所有知名品牌的重要工作内容。“老干妈”的初期发展史,就是一部与全国各地假冒伪劣产品不断斗争、打官司的历史。

  此外,体制僵化等老国企通病,在当时的太阳食品厂一样不少。

  2006年,这家步履蹒跚的老厂子试图通过改制走出困境,同时消减冗员,但因为种种原因,最终失败。

  彼时,曲江文化产业定位已现雏形。西影路上的大烟囱,难有容身之地。

  2010年,太阳食品厂迁至长安区局连村……

“我们还想杀回去”

  郊区的新鲜空气让太阳食品静下心来开始反思。

  起初,他们认为,产品过于单一是此前工厂经不起风波的主要原因,遂增加品类,广开生产线。最高峰时,据说多达108条线,无论酱油还是醋,统统进行了尝试。

  “梁山好汉也只不过108个。”当时有人这样打趣,也是在提醒。

  全面撒网,却难以重点捞鱼,结果可想而知。

  又一段弯路之后,太阳食品决定回归老本行,以“太阳锅巴”和“阿香婆”为主,纵向延长产品线,对未来,徐徐图之。

  2012年起,国家加大食品监督,各类质量不过关的小厂小作坊均被关闭。太阳食品借此契机,销售额开始逐渐恢复。

某电商网站上的阿香婆辣酱

  粉巷君拿到数据,其2017年实现销售额1.8亿元

  问及未来发展,一位负责人直言:“我们还想杀回去。”

  但谈起发展规划,他们说已经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先卖他3个亿。充满豪气的陕西话,却没能道出一个让人雄心万丈的目标。甚至,不及90年代那个辉煌数字。

  目前,太阳食品的发展思路是借鉴此前李锦记,以产品入菜,重点开发能成为一道菜不可或缺的调味料。

  此前“百搭”的阿香婆也开始变的越来越“专业”。

  话说回来,在西安“顶天立地”的重工业格局下,“铺天盖地”的消费品工业确实不易,何况面对“老干妈”对酱类市场的高度“垄断”,“阿香婆”如今想有大作为……

  采访结束,双方起身,负责人微微一笑:“告诉大家,我们还活着就行!”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