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正着手从供应端改善当前供不应求的房地产环境。
7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上海市住房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城镇住房供应总量以及住房用地供应总量将显著增加,其中新增住房供应170万套,比“十二五”增加6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尤其加强了租赁市场的供应规划。
总体而言,《规划》包含了供给侧调控的思路、预期管理与强化市场秩序、购租并举下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房构建多元化住房体系等内容。
记者采访了参与此次前期课题研究、规划探讨的机构与专家。中估联数据研发总监颜莉指出,房地产货币化改革从1998年开始,“十一五”期间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公平性问题,即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比较突出。上海市“十二五”住房发展规划在制度层面上聚焦两点,一是增量房对经济的贡献要保持,二是对弱势群体和“夹心层”的住房问题进行设计,通过“四位一体”的供给方式,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如果说“十二五”规划聚焦增量房和住房保障,那么“十三五”住房发展规划的聚焦点有了较大改变。
聚焦市场化供应
颜莉认为,“十三五”规划的转变在于,从更多聚焦保障转变到更多聚焦市场,从相对粗放的市场供给到有效供给的转变。
从总体目标来看,规划围绕上海城市发展的特点,还分专题讨论了旧区改造,小区综合治理模式等问题,也在长效机制的建立上提出了方向性的想法。
首先,将“双轨制”(即市场和保障)作为规划的首要目标,具体措施上将严格规范住房市场秩序、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放在重要位置。相对而言“十二五”中提到的目标是“全面推进住房保障工作”。
其次是住房供应方面,与“十二五”不同的是,除了强调保障房、中小户型商品房的供应外,本次还强调了两点,第一是突出租赁型土地的供给“大幅增加”,第二是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差别化引导有效供给。“‘有效’供给区别于‘十二五’期间相对粗放型的供给方式,体现了存量房阶段集约化、精细化土地供给的市场需求。” 颜莉解释道。
针对信息化建设方面,本次规划还提出:建立统一的房屋数据库、住宅小区基础管理信息平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和住房保障管理系统升级,优化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建设房屋管理信用平台。
对此颜莉认为,住房发展规划的具体落实,有赖于长效机制的建立。而这必须基于有充分信息沟通情况下所构建的政策体系。软件支撑方面,需要覆盖土地、房屋、资金和人的信息管理思路;硬件支撑则需要覆盖面庞大的数据支持系统和海量的数据库。这需要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和金融部门互相协调,形成系统化、有针对性的政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