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房企的机会,还是鸡肋?
编者按:壮大于浙江省的特色小镇之风正在席卷全国,由此吸引蜂拥而来的资本当然也包括房地产。
房企在热点城市甚至城市群覆盖范围内的三四线城市拿地都开始出现困境之时,这无疑是开发商们认识到的一个机遇所在。
也因此,伴随各类型房企都开始对建设特色小镇制定目标而来的,也有各界对开发商“囤地”的质疑声。
对于还没完全摆脱滚动开发模式的房企而言,经营需要长期、大量资金投入的特色小镇无疑会是一个难题。虽然手握一定资源,但能否真正吸引产业集聚也成为大众关注的核心。
在探索阶段还未结束之前,特色小镇之于房企,到底是机会还是鸡肋,尚是值得长期观察的问题。
导读:特色小镇当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盈利模式仍处在摸索过程。中国缺少成熟的产业运营商,在“去房地产化”和“产业立镇”的政策导向之下,对于来自传统地产领域的开发机构,无论是商业思维的转变还是产业要素的开发和导入,运营特色小镇都是巨大挑战。
本报记者 王营 实习生 徐婷 北京报道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城市群概念兴起以及决策层的高度支持,地处城市群中三四线城市的特色小镇因其资源优势而迎来爆发期。
2016 年2月,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培育具有特色优势的小城镇,带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近城镇化。当年7月21日,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并公布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等127个镇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据戴德梁行统计,目前,各区域的特色小镇正在蓬勃建设中,首批特色小镇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又以华东地区最为密集,共39个,约占127个小镇的30%。当前特色小镇建设成效已逐步显现,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已经出现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特色小镇的建设如果仅仅按照过去的房地产开发模式,设几个新区、建一些特异风格的建筑等形式,已然不能满足当前特色小镇的发展态势和市场诉求。
特色小镇生成逻辑
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在一至三平方公里的用地上将产、城、人、文的理念与功能进行整合,打造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综合调研了目前市场上的特色小镇。从发展路径看,中国的特色小镇兴起于浙江,壮大于长三角。如今,正以燎原之势在全国蔓延开来,逐渐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借政策东风,特色小镇成为国内地产企业转型发展的新方向。无论是碧桂园、华侨城、绿城、华夏幸福等品牌房企,还是宏泰等产业地产企业,或是上海元合、内蒙亿利金威这类地方企业,都将转型的战略指向“特色小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按不同功能分类,特色小镇目前主要有智慧生态科技小镇、农业小镇、文旅小镇、生态小镇、影视小镇、汽车小镇、金融小镇、航空小镇、旅游小镇等类型。
不过,高力国际研究发现,经过近一年的快速发展,全国已经形成了众多以一产、二产或者三产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以京津冀区域为例,高力国际认为该区域已经形成了依托八大产业发展的特色小镇布局。当前全国特色小镇的主导产业中,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数量居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旅康养产业。当然也有依托第一产业即农业,特别是新兴农业形成的田园综合体和新兴农业小镇。
高力国际认为,在特色小镇的产业路径中,以三产为主导产业更容易形成人口聚集效应。从产业生成逻辑模型中,可以看到产业协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维度。这也是特色小镇与产业园和文旅古镇等传统有特色的小镇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经过对全国多个特色小镇的产业生成逻辑和定位分析,高力国际发现,当前特色小镇由于体量相对产业新城较小,因此对要素的融合要求会更高。与之对应的产业,在纵向存在从产业生产到产业应用和产业服务的延伸;在横向上融合形成的产业将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产业路径之一,尤其是三产和二产的融合发展。
戴德梁行北中国区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王晨表示,从长远发展来看,基于地方特色而塑造的特色小镇成为更符合新型城镇化要求的主题空间和促进就地城镇化的主战场。需要在结合各自地区的具体情况打造的同时,注重“质”的发展,即要和当地文化、自然山水、特色资源结合,形成独具特色IP的主题性小镇。
发展路径:先天融合
与产业园不同的是,特色小镇要实现生产要素、生活要素和生态要素的融合发展。在前期开发阶段就需要明确产业定位和产业规划。而很多产业园区的产业发展都存在从“0”到“1”的过程。
在产业园区发展前期,通常会出现区域产业基础薄弱、当地政府经验较少、比较依赖非产业产品盈利以及园区产业单一等问题;在发展成熟后,园区的产业附加值相对较高,产业也成为园区的主盈利点,同时产业格局有所提升。
王晨表示,在特色小镇的“小镇”方面,应注意到小镇的城镇功能完备性,除产业功能、旅游设施外,应具备居住及其他城镇配套的自我满足。特色小镇中应有真正的原居民,同时能留住外来访客7×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停留,并在小镇中形成规模化、重复性的消费。
在开发企业实际运作中,相较于产业园,特色小镇也具有先天优势。高力国际调研发现,传统地产运营商由于缺少产业运营经验,一般都难以对产业进行深入系统的设计和定位,特别是难以对特定产业上下游环节进行细致的考量。但良好的产业基础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初始驱动力,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靠产业的导入来带动产业结构的形成,从而实现小镇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融合。
此外,特色小镇还能解决房企普遍面临的拿地难困境。北京市某房企总经理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也表示,目前多数北京房企面临拿地难困境。而在北京市疏解人口大背景下,特色小镇是开发商转型的很好路径。既能发挥开发商的开发优势,也能解决开发商拿地难困境。
以华北区域为例,北京的产业疏解是环京区域特色小镇主要的发展机遇。2015年北京提出疏解非首都功能,制造业、教育和医疗等产业加紧向外疏解的步伐。这其中就需要依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环境。对于环京区域小镇的产业定位来说,国家政策的正向引导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特色小镇当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盈利模式仍处在摸索过程。中国缺少成熟的产业运营商,在“去房地产化”和“产业立镇”的政策导向之下,对于来自传统地产领域的开发机构,无论是商业思维的转变还是产业要素的开发和导入,运营特色小镇都是巨大挑战,过渡到“产业立镇”也必将经历一个过程。
“大家摸着石头过河,是一个比较初期的阶段。”王晨表示。
据高力国际了解,很多国内知名的开发机构都有深耕产业的决心,但初期阶段照搬传统地产开发模式到特色小镇,在很多情况下也是开发机构围魏救赵、曲线救国的无奈之举。因此一些开发商选择和产业主体合作,借此嫁接不同资源、导入强势产业,以联合开发等方式形成产城融合基础,从而打造完备的特色小镇。(编辑:骆轶琪,邮箱:luoyq@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