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威海的海参不比辽参差,往前数还是贡品,就是开发得晚了点,外边的都只知道辽参。”土生土长的威海当地人王军(化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
在他看来,威海作为全国海产品产量最大的地级市,拥有最好的海参养殖自然条件,同时也拥有着一批优秀的海产品加工企业,却被辽参“抢了风头”,让他颇有些不平。
王军玩笑地将此归结为山东人的“实在”,不懂得包装。
与企业不擅包装品牌类似,威海这座经济总量超3000亿元人民币,人均GDP高达11万元的城市,由于一直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过去城市品牌也一度模糊。
不过,随着威海这座城市整体品质的提升,和当地传统外向型经济不断“向内发展”,不管是企业发展还是城市运营,威海的品牌意识都在加强。
就在2016年2月,一家隶属于当地国资委的城市品牌运营公司,在威海悄然成立。这是一家专门负责“包装”威海形象、打造城市名片的公司。
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成立一年多来,他们承担了过去由威海市委市政府各部门承办的“国际食品博览会”、年度“国际铁人三项赛”、年度“国际帆船系列赛”和威海市“人居节”等威海市重点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展会运作工作,对这些活动进行市场化的运营。
远期来看,这家公司还准备整合威海物产、人文和旅居三大资源优势,打造威海城市生态化的商务平台,对外展示威海形象。这在当地实属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