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 > 正文

上市银行新一轮补血:27家银行计划再融资5280亿

[2017-08-02 08:30:08] 来源:中证网 编辑:佚名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上市银行新一轮“补血”大行动,27家银行计划再融资5280亿  上市银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补血”行动。  日前,平安银行、南京银行陆续公告260亿元可转债发行和140亿元定增计划,上海银行200亿元优先股发行随

  上市银行新一轮“补血”大行动,27家银行计划再融资5280亿

  上市银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补血”行动。

  日前,平安银行、南京银行陆续公告260亿元可转债发行和140亿元定增计划,上海银行200亿元优先股发行随后也获银监会核准,加上银行PB估值接近1倍,上市银行再融资逐渐纳入投资者视线。

  从A股和H股合计39家上市银行看,除国有大行、华夏银行和今年新上市银行外,大多在今年公告或完成再融资计划,合计融资总额逾5200亿元。其中,新增再融资主要通过优先股、可转债、非公开发行(定增)完成。

  提及上市银行再融资,定向增发是较多选择的方式。殊不知,近年上市银行通过优先股、可转债方式进行融资的规模,丝毫不亚于定增。三种不同的股权融资方式,优缺点不一,对上市银行、投资者影响也各不相同。

  整体来看,今年上市银行对再融资方式的选择呈现下列特点:

  H股上市银行和A股次新股城商行对优先股发行较为热衷;

  A股新上市农商行和仍处于破净状态的股份行则偏好可转债发行;

  A股早期上市城商行及部分1倍以上PB的股份行,则较多通过定增补充核心资本。

  招商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马鲲鹏认为,从风险加权资产增速与净资产收益率(ROE)两个维度来看,除部分已有充分预期的中小银行外,上市银行并不存在板块性质的大面积股权再融资需求,“从预期差的角度,上市银行的股权再融资已经是‘完成时’”。

  股权类融资压力不大

  随着业务发展及坏账的增加,银行核心资本不断被消耗,加上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考核带来的持续资本补充压力,以及巴塞尔协议Ⅲ过渡期临近结束,商业银行开始频频“补血”。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3家上市银行披露或完成2440亿元优先股发行计划,另有8家银行计划或已经发行合计1640亿元可转债、6家银行披露或实施合计规模近1200亿元的定增计划。

  按相关规定,定增直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优先股用于补充其他一级资本,可转债在转股后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而一级资本得到补充也将带动整体资本充足率的上升。

  国泰君安证券银行研究团队认为,在前期资本消耗过快、近期因监管从严而可能补提资本的背景下,银行确有增资需求,但近期行业基本面稳中向好,ROE稳中有升,长期看不用担忧再融资严重摊薄收益。

  马鲲鹏告诉记者,在当前“控总量”的监管大方向下,银行依靠资产扩张拉动业绩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对资本金的依赖已有显著下降。他认为,“随着风险加权资产增速的放缓,预计上市银行的股权再融资需求将更小。”

  “总体来看,银行股权类融资压力不大。”中泰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戴志锋表示,大型银行和招行资本充足水平普遍较高,其内生盈利增长基本能够满足未来资本需求,而一些核心资本充足率偏低的中小银行也大多公布了资本补充方案,只有华夏银行、天津银行等少数几家上市银行未予公布。

  除股权类融资外,今年已有约60家银行成功发行二级资本债,用以补充二级资本,累计发行规模达1789.7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0.94%。此外,还有数家银行计划发行逾1500亿元二级资本债。

  可转债 OR 定增?

  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中,核心资本是最稳定、质量最高的部分,银行可以永久性占用,可以长期用来吸收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损失。上市银行可以通过配股、定增、可转债转股等方式补充核心资本,不过由于配股对股价压力较大,因此较少被采用。

  从今年上市银行情况来看,原16家A股上市银行中,除国有大行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外的其余银行在核心资本补充渠道上存在分化:仍处于破净状态的股份行较多选择发行可转债;3家城商行及部分1倍以上PB的股份行,则较多通过定增补充核心资本。

  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表示,股价对核心资本再融资选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处于破净状态的上市银行如果进行定增,发行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对机构的吸引力不大。不过,随着近期银行板块上涨,银行股估值回升,股权融资在市净率上的阻碍有望解除。

  北京、宁波、南京3家市净率高于1倍的城商行选择定增,则较多的出于自身资本充足水平和监管政策方面的考虑。“3家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位列A股上市银行后列,核心资本补充的压力比较大,但是监管层考虑到他们可转债发行额度太大,所以非常慎重,定增反正是大股东出钱。”一位资深银行业研究人士称。

  马鲲鹏认为,可转债和定增之间,上市银行的偏好差异不大,今年很多银行本质上都偏好可转债,因为可转债补充资本金没有那么快。“银行业今年资产端可配置的也不多,就是放贷款,其他主要资产的相对约束都比较大,这时候如果补充较多核心资本,反而投不出去,压力也大,所以大家都偏好发行可转债补充核心资本,慢慢转,慢慢用。” 马鲲鹏进一步解释称。

  此外,A股上市农商行也偏好可转债发行。马鲲鹏称,这批农商行通过A股IPO发行募集的资金量偏少,对核心资本的补充有限,所以考虑通过发行可转债补充核心资本。但也有银行业分析师认为没有必要,“发优先股就够了,A股农商行现在估值那么高,发可转债以后转股都不一定转得了。”

  优先股继续受宠

  与A股次新股农商行不同,A股次新股城商行更为倾向通过发行优先股补充一级资本。数据显示,去年A股上市的4家城商行均已披露优先股发行计划,合计募资规模达550亿元。

  “其实所有银行都有发行优先股的需求,因为有其他一级资本需要补充,但是按照相关规定,只有境内上市银行发行的优先股才能在交易所转让,包括H股上市银行、新三板挂牌银行、非上市银行在境内发行优先股都只能在新三板挂牌转让,所以这些城商行在上市之后,会尽快安排优先股发行。”一家城商行资产负债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天风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也认为,城商行在完成A股IPO后,定增受再融资新规限制,但是核心资本补充压力不大,“只要发行部分优先股,资本充足率就上来了”。

  H股上市银行则由于大面积破净,加上H股定增募集资金有限,对股价影响也较大,因此同样选择发行优先股补充资本。

  数据显示,目前有7家H股上市银行已披露优先股发行预案,发行总额合计1240亿元。其中,重庆农商行计划在境内发行100亿元优先股;招商银行350亿元优先股发行计划中,有75亿元计划境外发行。此外,浙商银行已于今年3月完成150亿元境外优先股发行。

  一家H股上市银行高管认为,这一方面是H股银行资本补充压力下的融资选择;另一方面,中资银行出于优化资本结构和补充渠道、提升境外影响力等考虑,需要补充美元负债。“从实际发行情况来看,中资银行境外优先股70%-80%境内投资者认购,这对融资成本的降低、优先股市场表现稳定性均有正面影响。”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