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日前正式发文称,自明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这意味着第三方支付直连时代彻底终结,网联时代正式开启。
站在监管者的角度,这是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加强行业规范和统一监管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站在支付公司的角度,网联架构的技术、稳定性,以及未来的通道费率等细节是更为关注的焦点。
第一财经记者从支付宝、京东支付、汇付天下等多家支付机构了解到,这些机构都在积极推进与网联的相关对接工作。对于业内担心的“双十一”、除夕等峰值时候,网联系统能否支撑高峰阶段业务需求,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人士认为,网联采用云分布的形式,应该能够承载,但这一点也需要通过时间验证。
不过,网联的建立,主要处理非银行支付机构发起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对于支付的其他形态尚存在监管空白地带,线下移动支付、预付卡业务以及虚拟账户直付业务等,未来将何去何从尚不得知。
“网联平台”一统支付清算江山
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是在近日发布的《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下称《通知》)中明确上述要求的。
《通知》明确给出了两个时间节点,2017年10月15日前,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网联平台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的工作部署,人民银行指导支付清算协会建立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主要处理非银行支付机构(下称“第三方支付机构”)发起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通过网联平台,央行将“收编”包含备付金监管、数据统筹、账户统管、规避洗钱等多项第三方支付内容。
随着互联网云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也进入“快车道”。央行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1639.02亿笔,金额99.2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9.53%和100.65%。
据艾瑞咨询估计,2016年第三方支付机构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58.8万亿元,其中支付宝和微信合计约占市场份额的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