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正式发布,《总体规划》描绘了未来北京城市发展蓝图,确定总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详读《总体规划》可以看出,北京新的《总体规划》体现了严肃性、前瞻性、科学性和人文性四大亮点。
首先,从《总体规划》批复的层级来看,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批复《总体规划》,在北京历史上是第二次,在全国则是唯一的,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首都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强调依法编制,显示了《总体规划》出台的严肃性。经过批准的《总体规划》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法定蓝图,必须严格执行、切实落地。
其次,从规划的目标时间来看,以往的规划目标时间通常较短,而北京的《总体规划》紧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了2020年、2035年、2050年三个阶段性目标。其中,人口、城市用地规模、交通、绿化等多项指标都提出了2020年和2035年的目标,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则提出了三个阶段目标,到2050年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精神,统筹规划、长远规划也体现出《总体规划》的前瞻性,符合大城市规划的可操作性,能够给予社会长期稳定的预期。
第三,从内容设计来看,《总体规划》明确北京的四个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而此前北京的定位曾提出过经济中心、金融中心。此次战略定位有所转变,体现了城市的转型发展战略,不再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导向,而是要服从更高的国家战略安排,强调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如中关村科学城十六个园的规划就是世界少见的创新。另外,将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作为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突破口,以及建立多规合一的信息平台来保障规划的实施等,这些都是《总体规划》科学性的体现。
第四,从规划的发展目标来看,北京重点打造更加绿色、环保的现代化都市,更加强调宜居,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更加具有世界眼光。打造一小时交通圈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公园绿地覆盖率提升环境品质,购租并举推进职住平衡,推进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均衡布局,实现城乡“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这些都将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另外,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也是人文关怀的体现。
根据《总体规划》,未来的北京,“大城市病”将彻底治愈,拥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科技创新源源不断提供经济增长原动力,各项社会保障服务健全,老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北京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首都,这张宏伟蓝图值得期待。
(原标题:北京城市发展蓝图体现四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