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型补偿机制 借力区域协同发展
保定“无钢之城”诞生记
冬天,从保定市涞源县向东望去,再也见不到直上云霄的两柱白烟了。刚到涞源县打工没多久的小王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那边原来有一家钢厂奥宇钢铁,是保定市最后一家钢厂。“我就是附近村里的,以前在那里上班。入冬前,奥宇钢铁被关了,保定成了河北省第一个‘无钢之城’。”
保定“无钢之城”的出现,成为钢铁去产能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在2016年和2017年全国钢铁去产能均超额完成任务、落后产能基本淘汰、企业效益明显好转的新形势下,保定建立“无钢之城”的攻坚战,以及经历的纠结和所做的探索,成为钢铁去产能新阶段到来前的一次预演。
对于财政实力薄弱的涞源县而言,关停奥宇钢铁无异于“忍痛割爱”。但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速、雄安新区建设加快和大气污染防治加码的大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阵痛”又是涞源县、保定市,乃至整个河北省必须经受的。“长痛不如短痛。”保定市发改委产业处处长谭世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
去产能进入新阶段
从保定市向西北出发,穿山越岭180多公里,便来到了四面环山的涞源县城。以前,这里有一条繁忙的公交专线,半个小时发一趟车,通往六公里以外的奥宇钢铁――这家有着2000多名员工、整个保定市硕果仅存的钢厂,是涞源县城之外的另一个中心。不过,为了将保定市建成“无钢之城”,入冬前,奥宇钢铁已被彻底关停。
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河北省环境敏感地区和环京津地区的钢铁产能将有序退出,保定、廊坊和张家口三个环首都城市则被定为了“无钢之城”。相对于廊坊和张家口,只有奥宇钢铁一家钢企的保定任务最轻。随着奥宇于去年8月18日提前关停,并于11月14日通过验收,保定成为钢铁重镇河北省的第一个“无钢之城”。
“无钢之城”建成了,谈起奥宇钢铁,奥宇钢铁办公室主任衣敏谦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奥宇钢铁在2001年成立,2012年被新加坡上市公司德龙控股收购,我就是那个时候来奥宇钢铁上班的。当时,德龙控股看中了涞源县有铁矿资源,而且那时候国家鼓励钢铁企业兼并重组。”
带领中国证券报记者在空荡荡的厂区参观的过程中,衣敏谦不禁触景生情,“从去产能标准来讲,奥宇的8个标准都是满足国家要求的,盈利水平和管理水平在整个河北省也非常靠前,省里的评估专家来看的时候说关掉太可惜,市里、县里也很舍不得。”
谭世伟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证实,“奥宇钢铁2013年就被工信部认定为符合国家规范的钢铁企业,企业的经营状况、排放标准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不属于列入淘汰类的落后产能。而且,奥宇钢铁还是整个涞源县的经济支柱。在这种情况下,关停奥宇钢铁,确实下了非常大的决心。”
那么,对于这样一家钢铁企业,保定市为什么依旧要“忍痛割爱”,进行关停呢?
“钢铁去产能是中央和省里的决策部署,也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特别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速,雄安新区建设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加码的背景下,保定市关停奥宇钢铁,建设‘无钢之城’,是从大局出发做出的决定。这一过程肯定会产生‘阵痛’,但‘长痛不如短痛’。”谭世伟说。
“随着钢铁去产能进入新阶段,未来会碰到越来越多跟奥宇钢铁类似的例子。”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奥宇钢铁的关停主要是由于它所处的地区不允许存在钢铁企业。就跟首钢的情况一样,这和企业本身没什么太大关系。”
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和2017年,全国钢铁去产能累计逾1.15亿吨,离‘十三五’期间1亿-1.5亿吨的总体去产能目标只剩几千万吨。从钢铁去产能任务最重的河北省来看,2016年和2017年,河北省分别化解炼钢产能1624万吨、2178万吨,炼铁产能1761万吨、1807万吨,均超额完成任务。
业内人士指出,经过2016年和2017年雷厉风行的去产能过程,落后产能基本被淘汰。2018年钢铁去产能进入新阶段。
近日举行的河北省人代会进一步明确了钢铁去产能新阶段的工作重点。河北省提出,未来将继续推进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内容的转型升级,2018年还将压减钢铁产能1000万吨以上,钢铁“僵尸企业”全部出清。同时,还将编制实施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