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机构日前下发了《通过港股通机制参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的公募基金注册审核指引》,基金人业人士表示,未来,基金公司申报冠以“港股”名义的新基金,将会受到新规定的强力约束。
某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告诉记者,部分沪港深基金虽在募集时以“港股投资”为最大卖点,但在实际操作中港股配置很低,更注重A股配置,给持有人造成了明显误导,这是导致监管层对该类基金立下“新规”的主要原因。他认为,由于此次新规条款较为严厉,未来基金公司在申报沪港深基金时会更为谨慎和科学,此类基金的申报浪潮可能会告一段落。
济安金信副总经理、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表示,此次规范较为及时,即在市场有了一定的尝试,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及时予以适度的规范。而“基金名称如带有‘港股’等类似字样,应当将80%以上(含)的非现金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的规定,会让产品特色更加鲜明。
大跃进或受阻
自2015年首只沪港深基金面世并热卖以来,基金业掀起了发行沪港深基金的热潮。财汇金融大数据终端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昨日,含部分QDII在内,已有112只以港股为投资标的之一的沪港深基金成立,其中,截至今年一季报有数据披露的86只沪港深基金,合计规模达766.2亿份。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在公募基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新基金的产品设计愈发困难,一旦有受市场关注的新热点出现,各家基金公司会一窝蜂地扎堆申报相关产品。港股通开闸后,通过港股通投资香港市场的热情日渐高涨,沪港深基金受到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导致短短两年时间沪港深基金迅速扩容。
不过,随着《通过港股通机制参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的公募基金注册审核指引》的实施,沪港深基金盲目扩张的势头将受到遏制。除了“应当将80%以上(含)的非现金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的规定会限制投资灵活性外,对人员要求的提高也会加大沪港深基金设立的门槛。
前海开源基金产品开发部副总监李凯指出,新规出台后对投资人的投资经验要求提高了。他表示,按照新规规定:80%(含)以上的非现金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的基金产品,基金管理人应当配备不少于2名具有2年以上香港市场投资管理相关经验的人员(至少有1名为基金经理);80%以下的非现金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的基金产品,基金管理人应当配备不少于1名具有2年以上香港市场投资管理相关经验的人员(基金经理或者相关投研人员)。但目前,在市场上具有这样投资经验的基金经理数量不多。
港股基金须“文题相符”
得益于今年以来港股的强劲表现,沪港深基金整体业绩表现不错,其中,有可比业绩记录的72只沪港深基金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达到9.37%,业绩最好的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率高达25.29%。不过,在整体业绩表现不错的背景下,不同沪港通基金的业绩差异也非常明显,如排名最后的某基金今年以来竟亏损了14.54%。
对此,李凯认为,沪港深基金之间业绩差异大的原因在于仓位的高低不同,也可以说是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差异。他同时提到,此次针对性监管调整的起因主要是今年“3・15”期间投资者的投诉,部分名字带“港股”字样的公募基金实际上并没有投资港股,对投资者造成了误导。
有鉴于此,此次新规中明确:未来基金名称如带有“港股”等类似字样,应当将80%以上(含)的非现金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而80%以下的非现金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的,基金名称不得带有“港股”等类似字样,港股最高投资比例不得超过股票资产的50%。对此,王群航认为,随着新规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沪港深基金投资“文不对题”的现象,虽然会对基金经理操作的灵活度有所降低,但却能尽量避免误导投资者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