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时,顾名思义,意思就是选择买入股票和卖出股票的时机,并试图从中获利。
择时的诱惑
择时对于投资者来说的诱惑非常大。因为如果可以正确判断股市的低点和高点,那么通过在低点买入,高点卖出,投资者可以获得非常丰厚的回报。
有报告指出,美国股市过去20年,一共有大约5000多个交易日。如果这20年全都持有标准普尔500指数,那么投资者的回报是每年大约9.8%。但是如果可以预测到下跌最大的五天,并且避免掉这五天(假设在这五天中的每一天之前把股票卖掉,并在一天后买回),那么投资者的回报可以提高到每年12.2%。
当然,5天对于5036个交易日来说,只是区区的0.099%。要想取得这样的超额回报,投资者需要有非常高超的预测能力,预见到明天是一个“大跌”的日子。
然而……
进行这样的择时游戏的一个危险在于,如果投资者的预测发生错误,在不该卖出的日子中将其持有的股票卖掉,那么他将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择时的弊端
事实上,主观择时存在诸多弊端:
(1)择时成功率低于50%。尽管市场存在很多择时成功的案例,但那往往是“幸存者偏差”,运气成分大于实际能力。
(2)择时降低了资金的使用率。择时意味着一段时间的空仓期,而这部分资金损失了赚取阿尔达收益的机会,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损失的阿尔达收益将高于择时成功所获得的收益。
(3)择时不利于客户进行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客户购买股票类产品的目的在于进行大类资产配置,配置比例由其对权益类资产风险理解程度决定,如果进行择时降低仓位操作,相当于降低了客户在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对客户资产配置组合收益和风险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聪明的投资者早已看出了择时的无效性。
约翰・伯格说:“在我从事金融业这30年中,从未遇过常胜将军。实际上,我的个人感觉是,竭尽全力地去把握市场时机不仅不会使你的投资账户增值,相反还会带来负面影响。”
朱利安・罗伯森从未相信有人真正靠择时交易赚钱,他只相信赚钱的唯一方法是买下便宜的股票,看着它们成长。因为他深知,虽然市场会确定无疑地向上或向下运动,但是不可能确定它何时发生。与其浪费时间,不如去寻找价值来得容易。
彼得・林奇的态度更明确。他认为,根据市场波动来卖股票的行为实质就是择时者。择时者试图预测短期市场波动和股价变动,并据此获得盈利而退场。但却没有多少人可以用这种傻瓜都懂的方法真正赚到钱。因为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个人早就成了亿万富翁,而不是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了。林奇指出,当一个人试图择时时,其结果往往是追涨杀跌。人们觉得自己运气不够好,但这其实这是因为他们追求的是不现实的结果,没有人可以长期战胜市场。人们认为在市场调整时投资股票是非常危险的,但他们忘了,踏空同样也是有风险的。
如何才能大概率战胜市场?
投资是一个概率的游戏,当胜率可以高于60%,就意味着可以大概率战胜市场,获得稳定投资回报。
相比主观投资,量化投资以其系统性、效率性、纪律性、进化性等特性,通过不断优化模型,可以更有效保持胜率的稳定性。其借助现代统计学、数学的方法,从海量历史大数据中寻找能够带来投资组合稳定收益的多种“大概率”策略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归纳成因子和模型程序,最终纪律严明地按照这些数量化模型组合来进行独立投资,力求取得稳定的、可持续的、高于平均的超额回报。
量化投资将严格执行量化投资模型所给出的投资建议,而不是随着投资者情绪的变化而随意更改,同时以远超人力的优势及时快速地跟踪市场变化,不断发现能够提供超额收益的新的统计模型,寻找新的交易机会,是一种非常科学的投资方法。
从海外的历史来看,量化基金的收益与风险水平具有明显优势。过去20年中,全球各大基金中年均收益率最高的就是“大奖章”量化对冲基金,其客户年均收益率高达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