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位港股基金经理表示,“之前有的基金公司跟风申请了沪港深基金,结果最后基本配的都是A股,很大原因就在于缺乏有港股投资经验的投研人员。”
一直以来处在市场风口的沪港深基金近日迎来新的监管细则。
6月中旬,证监会机构部下发了《通过港股通机制参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的公募基金注册审核指引》(以下简称《审核指引》);6月21日起多地证监局又相继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辖区通过港股通机制参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的基金产品监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规范通过港股通参与港股交易的公募基金投资范围,以及投研人员要求。
随着上述监管细则落地,各基金公司紧急展开自查,对不符合监管新规要求的沪港深产品进行合同修改或增聘相关基金经理,而部分意欲申报新沪港深基金的公司也因此暂时将申报计划延后。
有受访业内人士表示,针对沪港深基金的新规将使此前“挂羊头卖狗肉”的“伪沪港深”基金成为历史,对于真正潜心布局港股市场的基金公司而言有积极意义。
中小基金公司承压
在《指引》下发一周后,针对港股通基金的规则再度细化。
近日,证监会机构部向北京、上海、广东、深圳、重庆、天津、浙江、山西8个地方证监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通过港股通机制参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的基金产品的监管的函》,要求各局跟进辖区内基金管理人对港股通交易基金进行合同修改、产品完善等工作。
随后,各地证监局向辖区内的基金管理人下发了《通知》。根据某地方证监局下发的《通知》来看,尚未发行的沪港深基金必须需要满足《指引》的相关规定,而对于已成立或已经募集但尚未成立的“沪港深”基金,要求略有不同。
针对已成立的“沪港深”基金,主要提出三个要求:一是按照《审核指引》关于信息披露的相关要求及时修改基金合同、托管协议、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完善信息披露相关内容;二是参照《审核指引》关于人员配备的相关要求在通知下发之日起六个月内配备相适应的投资管理人员,确保人员到位;三是辖区基金管理人及销售机构对参与港股通交易的基金产品的宣传应当客观、准确,如实反映基金产品特征,全面披露产品可能存在的风险。
对于已经开始进行募集且尚未成立的参与港股通交易的基金产品,待基金成立后,也应按照已成立运作基金产品的监管要求执行。
具体而言,对于基金名称带有“沪港深”等类似字样且港股投资比例下限为零的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基金管理人应当在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的显著位置进行特别风险提示,该项工作要求在1个月内完成。
人员配备方面,基金投资港股的最大比例达到非现金基金资产80%以上(含)的(投资比例为0-95%的灵活配置混合型产品),基金管理人应配备不少于2名具有2年以上香港市场投资管理相关经验的人员 (至少1名为基金经理);基金投资港股的最大比例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的,基金管理人应配备不少于1名具有2年以上香港市场投资管理相关经验的基金经理或者相关投研人员。
针对上述要求,众多基金公司的存量沪港深基金都将面临调整。华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相关人士表示,“我们公司有三只带相关字样的港股基金,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合同中增加特别风险提示,在人员方面我们是完全符合规定的,因为我们在港股市场布局较早,已经打造了专门的投资团队,人员配备齐全。”
多家大型基金公司的相关人士向记者表达了相似的情况,除了补充特别风险提示外,公司并无增聘港股投研人员的压力。更多而言,小基金公司或面临较大压力。
据了解,部分中小型公司由于涉足港股时间偏短,旗下相关投研人员并不符合新的规定,这些公司必须在6个月内增聘新的基金经理。
深圳一位港股基金经理表示,“之前有的基金公司跟风申请了沪港深基金,结果最后基本配的都是A股,很大原因就在于缺乏有港股投资经验的投研人员。”
高仓位考验港股投资实力
在监管层对沪港深基金提出仓位要求之前,不少沪港深基金在港股的仓位配置上确然不高。记者了解到,有个别基金公司甚至在风控上对沪港深基金提出仓位限制的要求。
据沪上一家小型基金公司的港股基金经理透露,出于对港股市场风险的考虑,其公司风控要求沪港深基金投资港股的比例不能超过50%,这与《指引》中对此后新设立的港股基金80%的要求有所相悖。
广州一位公募人士表示,“如果以后申报含’港股’、’沪港深’等相似字样的基金,那么投资港股的仓位必然要求在80%以上,相当于纯港股基金,这对基金经理港股投资能力考验确实较大,港股投研实力不足的公司可能放弃申请这类产品。”
不过,有沪港深基金经理表示,即便在新规之前,其管理的沪港深基金港股投资比例一直很高,因此不排除今后会继续申报含“港股”相似字样的基金。
可以预期的是,由于发展沪港深基金必须需要相关投研人员,盲目跟风“蹭热点”的情况必然会减少,这对未来沪港深基金格局产生一定影响,至少在短期内基金公司布局港股的热度将有所降温。而今后,对于港股投资实力的要求必将提升。
事实上,今年以来港股市场频发的做空现象对内地基金经理而言也是一个警钟。如何在高仓位的要求和海外市场做空常态化的背景下把握港股市场的投资,是未来港股基金经理必须面临的考验。
招商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监白海峰向记者表示,“虽然对仓位的高要求自然会加大投资难度,但是做空机制不是香港独有的,早在港股基金之前,我们就已经在QDII上具有比较丰富的海外市场投资经验,对做空机制有深入的研究;其次,不是所有做空都是灾难,一些质地较好的标的,在被做空后反而显露出较好的买点,拉长时间来看,做空对这些优质标的的影响只是一个波段,并不影响长期趋势;此外,对于港股市场,我们一直秉承价值投资、责任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一个专业的做空机构其实跟一个专业的价值投资的研究机构所需要的素质以及所进行的工作是类似的,只是一个为了证伪,一个为了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