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正文

适当性管理7月1日起正式实施 基金公司准备就绪

[2017-07-04 08:26:24] 来源:中证网 编辑:佚名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7月1日,《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30号)(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基金公司、券商等机构纷纷发布相关公告,提醒投资者完善信息,注意交易规则的变化。  由于7月1日并非交易日,所以投资者实际

  7月1日,《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30号)(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基金公司、券商等机构纷纷发布相关公告,提醒投资者完善信息,注意交易规则的变化。

  由于7月1日并非交易日,所以投资者实际上会在今天接触到新上线的系统。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上线和运行,机构也在加班加点,甚至在系统7月1日上线之后,利用周末的非交易时间进行交易系统灾备切换等一系列应急演练工作。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2016年5月26日通过审议的《办法》共四十三条,是我国证券期货市场首部投资者保护专项规章,也是资本市场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是现代金融服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是让“适合的投资者购买适合的产品”,避免在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将金融产品提供给风险并不匹配的投资群体,导致投资者由于误解产品而发生较大风险。

  为配合《办法》落地,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了《基金募集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中基协发〔2017〕4号)(以下简称《指引》),并配套发布了六大类业务参考模板。《指引》要求,投资者要区分为普通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基金募集机构要按照风险承受能力,将普通投资者由低到高至少分为C1(含风险承受能力最低类别)、C2、C3、C4、C5五种类型。同时,基金募集机构要将基金产品或服务风险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至少划分为R1、R2、R3、R4、R5五个等级,产品或服务风险等级的划分也可以委托给第三方机构完成。

  等级的划分是普通投资者与基金产品或服务的风险匹配的基础,以便在普通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类型和基金产品或者服务的风险等级之间建立合理的对应关系,以达到“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的目的。《指引》详细规定了各风险承受等级的普通投资者与基金产品或服务的风险等级的适当性匹配原则,对于风险承受能力最低类别以外的投资者,若要购买高于其风险承受能力的基金产品,需要完善一系列手续,如主动申请、确认风险警示等。

  基金公司已准备就绪

  自《办法》出台以来,基金公司和基金销售机构就已经开始进行流程改造和系统调整,《指引》的落地更是为基金行业贯彻落实《办法》提供了指导。

  北京一家小型基金公司电商部门人士告诉中国基金报记者,针对销售新规的准备时间比较长了,《指引》出台后,公司内部对流程又进行了微调,主要是落实制度性、工作流程、基础表单等,系统改造有6个月的过渡期,时间上足够完成调整。

  华夏基金表示,华夏基金高度重视对《办法》的落实,根据《办法》要求,专门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为保证制度落实制定了相关制度和流程,并加大投入完成系统开发和升级。目前,华夏基金已完成系统开发和升级工作,并按照相关要求做好准备,顺利迎接《办法》的正式实施。

  7月1日,基金公司陆续发布了关于执行《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相关法规的公告。公告显示,为了进一步规范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自 2017年7月1日起,基金公司将启用更新后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程序,对投资者类别、投资者风险等级、产品风险等级进行划分,并据此提出适当性匹配意见,警示投资者可能承担的投资风险。投资者应当在了解产品或者服务情况并听取基金公司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能力审慎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泰达宏利基金在公告中给出了重要提示,《办法》实施后,投资者的开户以及销售程序较为复杂,提请投资者充分重视开户和销售程序的变更事项,合理安排交易时间,为业务的办理预留充足时间。

  券商周末抓紧演练

  对券商来说,进行适当性改造是一次大的系统性工程,各券商都成立了专门的适当性管理领导小组,确定公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审定公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配套细则及产品业务风险等级评估结果,对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重大事项进行决策。由于业务资质发生变化、流程环节要求增加,券商适当性管理的准备工作主要体现在内部管理制度修订、业务流程梳理、系统改造上,同时还要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宣传。

  6月28日,券商翘首以盼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细则终于落地,细则对券商适当性管理技术系统的改造升级给出了6个月过渡期。这对一直加班加点的券商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据了解,目前银河证券、广发证券明确表示可以按时上线全部系统,但多数券商均选择逐步、分批上线新系统,优先上线股票交易、产品销售、两融等主要业务,也就是说,先上线一些基础功能系统,之后再上线其他个性化功能。

  对于大多数券商来说,在忙完系统开发升级、各种流程的完善和后期人员的培训之后,在系统正式上线前要忙的就是测试各大系统,做最后的检查工作。

  沪上一家券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券商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细则实施后的第二天一直加班加点改制度、流程和表单,快到半夜的时候部署上线了一些基础功能,周五就主要对这些系统进行上线前测试。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仅券商总部在忙,各大券商营业部也是严阵以待。“今天我们晚一点还要忙系统测试,把系统里的业务再过一遍,再熟悉下新系统、新流程。”上周五,招商证券陆家嘴营业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多数券商也都没有歇着,而是利用这两天时间进行交易系统应急测试和演练。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