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一个现象格外明显,就是迷你基金越来越多,而本身规模较大的基金规模却越来越大,产生了头部效应。”一位基金经理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头部效应,即马太效应在基金行业中愈发凸显,也间接使得行业竞争格局更加激烈――你不努力,逆袭的机会就更小。
除了产品业绩,基金规模与特色在今年也成为更需要关注的因子。而委外资金或许成为当前助推基金“马太效应”的主要因素。在业绩与规模的双重压力下,基金经理普遍感受到了危机。
马太效应凸显
“马太效应”在今年A股市场中凸显,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一九行情”或者“二八行情”。在今年上半场的A股市场,白马龙头行情不断演化,贵州茅台、美的电器等白马龙头股的股价在上半年不断创下新高,而绝大多数中小创个股则遭遇了“滑铁卢”。
对于上半年的行情,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由于市场整体风险偏好下降,同时A股增量资金不多,以存量市场为主,所以资金便纷纷涌向了确定性更高的白马股。
“只要找好各方的龙头,把所有行业龙头一买,业绩肯定不差。行业龙头增速比后边的‘小喽 ’快。”有业内人士表示,“马太效应”在今年的基金行业里同样在不断上演。某权益类基金经理李星(化名)表示,今年有很多基金从10亿元的规模很快下降至2、3亿元,离5000万元的清盘线十分接近。与此同时,一些业绩表现比较好的基金,规模则愈发壮大。“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认为竞争开始变得激烈的原因。如果规模保持较为稳定,这或许不会是困扰大家的因素,但当基金迷你化的速度加快,也就导致基金清盘的速度变快了。一涉及到清盘,大家就会开始在意规模。”李星说。
与A股市场“马太效应”不一样的是,基金市场在今年仍有比较可观的增量资金。金牛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国已发公募产品的基金管理公司有116家,管理的公募资产规模首次超过10万亿元,比2017年一季度的92060亿元增加8000亿元。占据半壁江山的货币基金成为公募基金行业规模跃过10万亿元的主力军,货币基金规模增长惊人。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货币基金总规模为5.11万亿元,在公募基金总规模中占比超过五成,与去年底的4.32万亿元相比,货币基金规模净增7832亿元,增幅达到18.09%。
但记者了解到,今年基金市场的增量资金中,散户资金的占比似乎并不多。上半年以来,不断有新产品需要通过延长募集期来寻找资金。有业内人士透露,还有一些产品到募集期最后几天,离2亿元的成立规模还有一定差距,只好找银行帮忙,先拿一笔资金帮助产品达到成立要求,待封闭建仓期结束之后再将资金撤出。
而货币基金虽然在今年站上风口,但有多家基金公司还是以机构客户为主的货币基金成了规模激增的主力军。“今年华南一些公司特别努力地挖掘客户群体,所以规模才增长那么快。”一位基金公司高层人士透露。
而除了货币基金之外,其余类别的基金规模多数较一季度末有所减少。据海通数据统计,股票型基金(含ETF联接基金)二季度末规模为7044.14亿元,较一季度末下降52.14亿元;混合型基金(含ETF联接基金)二季度末规模为20985.14亿元,较一季度末下降543.53亿元;债券型基金(含ETF联接基金)二季度末规模为20147.55亿元,较一季度末下降1567.23亿元。
有基金经理告诉记者,随着行业格局的不断变化,上到公司层面,下至基金经理个人甚至单只基金产品,新一轮的优胜劣汰正在悄然发生中。据悉,目前已有一些委外资金要求撤资,但主要集中在债基领域。北京一位基金研究人士表示,因为委外基金的持有人比较单一,一旦委外资金撤资会成为“空壳基金”,继续运作会导致公司管理费入不敷出,还占用投研和运作资源,最终也无法避免沦为迷你基金清盘的命运。
6月27日,一只债券型基金公告,将以通讯方式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会议将审议终止基金合同。据记者了解,该基金为委外基金。记者了解到,有不少基金公司旗下已经出现了多只即将要清盘的产品。部分是因为产品业绩不够好,有委外资金选择退出。“产品本身就只有几个亿,现在已经不到5000万了。”管理一只待清盘产品的基金经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