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7月1日将正式实施,一石激起千层浪。
受访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将合适的产品匹配给合适的投资人不只是证券业面临的问题,所有金融子行业都要面对。但关键是,在大资管已经席卷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主要金融机构的情况下,各行业自主设计的问卷是否足以勾勒出投资人准确的风险偏好?
近期,在同一天内,记者本人在银行柜台的风险测评属于成长型,在理财通的测评却属于稳健型,在陆金所的测评结果则是平衡型。据了解,不少投资者也碰到类似情况。
一人三个测评结果
前不久,记者亲身去银行购买一款银行理财。先回答一份有十道题的问卷,勾选完后,评测结果显示记者属于“成长型”——在五级分类中,风险承受与偏好等级属于第四档,接近最高级,所以,记者看中的挂靠黄金ETF的28天期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可以买入。
同一天,记者在理财通平台上想购买一家基金公司运作的追踪有色金属行业的指数分级基金。风险测评结果为“稳健型”,记者要购买的产品属于高风险,超出了本人风险评测偏好。当然记者还是可以购买,选择继续申购即被视为愿意承担该产品风险。当天,记者又在陆金所做了风险测评问卷,结果显示记者属于“平衡型”。
事后,据记者了解,不少投资者也遇到类似情况。
趋同的风险测评
以私募(对个人投资者)、银行理财、理财通、陆金所的风险测评问卷为例,仔细分析测评问卷,可以发现,几套问卷的问题设置均有套路可循:你多大、你收入多少、你打算投资多少、你投资过吗、你希望投多久、你希望赚多少、你怕亏吗?
业内人士分析称,相比之下,陆金所的问题设置让人感到意外,它不仅问题较多(有15道),且展示了对投资人行为特征侧面挖掘思路,比如收入上,陆金所除了问家庭年收入数字区间,还会加问答题者的学历和就业状况,并让测评对象勾选收入是固定的还是佣金为主。某种程度上,相对其他问卷,这更能全面地认识一个投资人的求职硬件、收入稳定性和现金流压力;再比如在细分上,其他问卷计划投资期限,银行理财和理财通直接以年为单位,但陆金所设置7个档,细化到月,这更有利于科学判断投资者的投资风格究竟是炒短还是追求长期投资。
此外,陆金所还设置了至少3道主观问题,比如如何理解风险,以及资金短缺情况下是否会借钱投资等。陆金所问卷的答案也比较细化,会列举更多的选择。比如同在“投A收益小但风险小,投B收益大但风险大,您会怎么支配”一题中,银行理财的选项是“非此即彼”的逻辑,但陆金所是给出了“分散投资”的选项,投资者可以选同时投资于A和B,但大部分资金投资A.
对此,陆金所副总经理兼首席风险执行官杨峻表示,一份能较为准确反映投资人资产实力和主观风险偏好的风险测评问卷,应该由多维度的基本信息、资产信息、风险敏感度、投资经验、风险认知水平、投资规划组成;更为重要的是,应减少客观描述的题量,加大主观认知问题的题量,并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这种方式,代替直接问投资人“是或否”。
“你问他是否厌恶风险,他肯定回答厌恶。但如果你换种方式,问他是选择去赚钱多的初创企业还是钱不够多的大国企,他肯定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这些想法,能最大化接近他对风险的真正容忍度。”杨峻说。
多位受访的银行业人士也表示,市面上绝大多数风险测评都不能说足够科学。之所以还会去销售不同等级的金融产品,那是因为银行背后是国家信用,刚兑暂时还不可能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