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IPO盘点: 225家公司获批文被否率超去年全年
2017年上半年IPO批文的下发落下帷幕。虽然继去年下半年IPO批文下发提速之后,2017年开始的IPO批文核发进入常态化,前期每批次均有约10家的公司获得批文,但因市场行情因素,5月底开始IPO批文的下发节奏放缓,核发批文数量降至6家左右。
对于IPO批文下发节奏放缓,有业内人士认为,IPO放缓有短期市场维稳的意味,但解决IPO“去库存”的目标不会改变。
今年上半年,证监会共核发225家公司IPO批文,总融资规模不超1133亿元,相较去年上半年,上述数据分别增长2.21倍、1.71倍,甚至超过去年下半年提速后的210家。不过在IPO常态化的同时,发审趋严态势确立,IPO发审否决率由去年全年的7%左右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3.45%。
新股、次新股曾被市场推崇为热点主题,绝大部分新股上市之后便能拉出数个涨停板甚至更多。不过从今年上半年上市个股涨跌情况看,后三个月的平均涨停板数量有所下降,少数个股甚至出现上市以来处于跌势的情况。
IPO批文下发放缓被否率上升
2017年上半年IPO批文的下发经历了由稳健到降速的过程,不过在IPO常态化的同时,发审趋严态势确立,IPO发审否决率由去年全年的7%左右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3.45%。
2017年1~6月份,证监会共核发225家公司IPO批文,总融资规模不超1133亿元,相较去年上半年,上述数据分别增长2.21倍、1.71倍,甚至超过去年下半年提速后的210家,但融资规模相较去年下半年的最高1425亿元有所下降。
具体从证监会每月核发批文的数量来看,每个月均有30家及以上的公司获得批文,其中3月份IPO批文下发的数量最多,有50家公司获得批文,4月份以40家的数量次之,5月份则有37家公司获得批文,剩余的1月、2月、6月三个月则分别有34家、34家、30家公司获得批文。
3月份获得批文的公司数量之所以多,主要是因为3月份有5个批次的IPO批文下发,且每个批次获得批文的公司数量均为10家。而6月份虽然也有5个批次的IPO批文下发,但每批次核发数量明显减少,在4家~8家之间。
IPO批文的下发出现“变奏”开始于5月26日那一批次,一改此前连续13批次每批次均下发批文10家的态势,节奏开始放缓,获得批文的公司数量降至10家以下,最少的一次是在6月2日,仅有4家公司获得批文。具体来看,5月26日至6月30日,证监会核准企业首发申请分别为7家、4家、8家、6家、6家、6家。
而出现这样的情况,与4月中旬后的A股市场行情不无关系。4月11日后A股陷入低迷,至5月11日期间,一个月的时间上证综指累计下跌207.89点,跌幅逾6%。在市场寻求A股下跌原因过程中,IPO提速问题受到了关注,甚至引发IPO是否应暂停的争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证监会放缓了核发IPO批文的节奏,这种折中的办法,让“叫停”呼吁者熄声,也让反对叫停者松了口气。
对此,有券商人士分析认为,可以看出监管层在根据市场承压能力调整IPO力度,IPO放缓有短期市场维稳的意味,但解决IPO“去库存”的目标不会改变。截至2017年6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637家,其中,已过会50家,未过会587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549家,中止审查企业38家。
虽然在6月份IPO批文的下发节奏放缓,但IPO审核愈来愈严格,整体来看今年相较去年审核也更为严格。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证监会发审委审核的首发公司共有275家,其中224家通过首发审核,37家被否,7家暂缓表决,7家取消审核。总体通过率为81.45%,被否率为13.45%,而去年全年的被否率在7%左右。具体到每月来看,否决率最高出现在6月份,达到了23.81%,最低则出现在3月份,仅为5.77%。
根据证监会此前发布的消息,未通过发审会IPO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及会计基础的规范性存疑;二是经营状况或财务状况异常;三是持续盈利能力存疑;四是关联交易及关联关系存疑;五是申请文件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性存疑。
月均涨停板下降4股上市后处跌势
因发行市盈率受限存在较大的资金炒作空间,多数新股上市后连续封涨停板,以此也一度成为市场资金炒作主题。然而,今年上半年后期新股表现似乎并不像以往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今年1月至6月,IPO累计发行247家,累计募资金额为1396.86亿元。其中1月份的发行家数最多,达到54家,募资总额为299.47亿元;3月份以48家的发行量次之,募资金额超400亿元;其余4个月的发行数量均为30余家。
新股发行的背后,总有一批资金随时准备着参与打新游戏,以收获“无风险套利”带来的收益。然而伴随新股“稀缺性”降低,新股上市后的表现并不如以往。
在今年上半年上市的新股中,除上市首日外(下同),有54.25%的个股收获了10个以上的涨停板,有11只个股实现上市以来收获逾20个涨停板的佳绩。从个股来看,至纯科技收获涨停板最多,达到28个,其中25个涨停板是上市后一口气拉出的;数据港和万里马则均上市后收获了26个涨停板,前者在上市后连续拉出16个涨停板,后者则是连续拉出17个涨停板。
从每月新股/次新股的平均涨停板数量变化来看,呈现出前高后低的演变趋势。前三个月,新股上市后平均涨停板数量均在12个以上,尤以2月份平均14个涨停板最高,而后三个月的平均涨停板数量却逐步下降,4月份和5月份的平均涨停板数量均为9个,到6月份则降至最少,该月平均6个涨停板。不过,6月份平均涨停板数量大幅降低也可能跟上市时间较短有关。
然而,也有部分个股在上市后遭遇跌停。数据显示,在今年上半年上市的个股中,有逾五成的个股“吃”到了跌停板,其中,在今年1月份上市的张家港行和泰嘉股份均遭遇了5个跌停板,新日股份、碳元科技、皮阿诺等12只个股则在上市后有4个交易日跌停。此外,在这些遭遇跌停的个股之中,有4只个股是在6月份上旬上市,分别为科锐国际、延江股份、上海洗霸、安奈儿,这些个股在上市不久后便打开涨停板,其中延江股份上市后仅连续4个交易日涨停就打开了涨停板。
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新上市股票的涨跌幅情况,股价实现翻番的上市公司有124家,有6家股价涨幅超过4倍,其中至纯科技以586.58%的涨幅位居第一位,其余5家涨幅在4倍以上的上市公司分别为康泰生物、华正科技、德新交运、寒锐钴业、立昂技术,上述公司的上市时间在1~3月份期间。
反之,也有4家上市公司股价处于跌势,其中今年1月份上市的赛托生物、太平鸟上市以来股价分别跌10.27%、7.08%,今年3月31日上市的上海环境则跌逾8%,今年4月18日上市的新凤鸣跌幅为5.83%;其中,赛托生物和太平鸟两者的2016年、2017年一季度净利润均同比处于下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