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监管层再度发声力挺新三板发展,关于“三类股东”的问题再一次出现曙光,也有业内人士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后半程新三板市场制度供给预期将更加明朗。今天,中国网新三板的小编为大家梳理一下本周(7.3-7.7)新三板市场的7宗“最”。
最激动:股转系统孟浩表示再出发的新三板将在创业路上走得更加稳健
7月6日,全国股转系统市场发展部总监孟浩公开表示,新三板改革一直在路上,但是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越往后难度越大,改革当中要坚持道路自信,保持监管定力,同时也需要各方理解和支持,齐心协力共同推动改革。
她表示,风物长宜放远量,再出发的新三板将在创业的路上走得更加稳健。作为全球挂牌企业数量最多的资本市场,新三板在中国新经济浪潮推动下必将迎来更广阔前景,更美好明天,行稳致远,期待着能够有更多优秀企业,更多价值投资者一起见证新三板成长。
最重要:监管层妥善推进“三类股东”问题解决制度式破冰预期升温
7月6日中国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公开表示,监管层正在积极研究,通过私募基金登记备案中全面落实《基金法》要求,推动“三类股东”问题妥善解决。这或意味着,未来有望告别一事一议,从制度层面化解“三类股东”问题的预期正在不断升温。
有业内人士指出,“三类股东”的化解短期内也并非易事,仍然需要诸多制度配套准备,例如可考虑建立一套信息互通的拟IPO产品系统,来确保产品份额背后的股权稳定性和变更情况。亦有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透露,技术层面促使“三类股东”满足当前的IPO审核状态下实现有效监管已无障碍,但仍然有诸多细节问题需进一步明确。
最关注:18家公司被强制摘牌 新三板市场净化持续升级
在新三板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新三板108家挂牌公司因未披露2016年年报将终止挂牌,其中18家将在7月3日被强制摘牌。
不仅如此,新三板还在近期对白兔湖、ST哥仑步、时空客等多家企业给予纪律处分的处罚措施。东莞证券分析师付豪指出,监管趋严仍是新三板的主旋律,有进有退的制度设计保证了市场持续净化,不按规定披露年报说明企业存在诚信问题,对股东不负责任,或影响未来的企业上市。
最需警惕:“非标”审计报告数据追踪 新三板已有41家被风险警示
据统计,截至7月5日共有6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被股转系统实施风险警示,其中因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审计报告而被风险警示的企业有41家,占比达60.29%,其中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的企业有39家,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的企业有2家。
有业内人士表示,此前会所出具非标审计报告的情况并不常见,而且单日21家的数量不低,说明会计师事务所对新三板年报的审计工作更加严格和规范,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股转系统对会所等中介机构监管要求越来越严格。
最幸运:仅有6天交易 新三板“早起的鸟儿”阿科力IPO过会
7月4日,新三板公司阿科力(430605.OC)首发申请获证监会通过,成为今年以来IPO过会的第7家新三板公司,5户通过新三板二级市场新增的股东与阿科力一同转战主板。从申报稿首次公告到上会,阿科力一共用了543天。
根据公开资料,阿科力2014年1月挂牌新三板,公司主营业务是聚醚胺、光学级聚合物材料用树脂、特种环氧树脂等各类化工新材料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公司2016年营收2.26亿元,同比下滑28%,净利润4599万元,同比下滑18%。
最期待:新三板政策窗口期拉长 多项政策四季度有望明朗
有业内人士认为,2017年已经过去了一半,但预期中的流动性一揽子解决方案、分层差异化制度安排、改革交易制度等均未有明显的进展,其中私募做市仍未开启,政策红利推出节奏出现减速迹象,政策窗口期拉长。
从目前情况来看,完善市场分层的措施首先是调整完善分层的标准和制定分层信息披露规则等基础性管理工作。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后半程,新三板市场制度供给预期将更加明朗,但相关差异化制度供给要基于市场规范运行以及挂牌企业规范治理进一步提升这一前提,同时差异化制度供给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最无奈:新三板基金到期压力陡增 管理人高价回购自我解套
有专业分析人士对媒体表示,对于部分业绩良好的公司,基金公司不加仓,而是以相对较高的交易价接盘旗下产品所持股权,不能排除“基金管理公司或其实控人高价接盘,让基金产品投资者赚钱退出”的可能。
目前,在市场僵持的情况下,不少新三板基金除了退出难外,如今更有到期的困扰。尽管截至目前并未出现挂牌公司因基金到期抛售产生暴跌等大规模现象。据统计,不少无法出清的基金则会选择将产品延期或管理人回购等手段处理。此外,基金参与挂牌公司定增的热情也在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