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家新三板公司IPO被否。日前,拟登陆创业板上市的安徽泰达新材料有限公司首发申请最终未获得通过,这也成了继爱威科技后,今年第二家IPO被否的新三板企业。
不过,泰达新材与此前IPO被否的爱威科技又有所不同,爱威科技此前采取的是协议转让的交易方式,而泰达新材在2016年2月16日将协议转让变更为做市转让,也就是说,泰达新材成为了今年新三板首家IPO被否的做市企业。
有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越来越多的新三板公司把目光转向了A股市场,源于新三板流动性差等问题。这些公司有融资和财富效应的需求,但是证监会的审核门槛较高,想要转板成功有一定的难度。
公开资料显示,泰达新材是一家专业从事重芳烃氧化系列产品研究、开发、制造、销售和进出口贸易的企业。早在2014年1月24日便在新三板挂牌。挂牌两年后,泰达新材开始接受东海证券的辅导,同年9月30,泰达新材的转板申请获证监会受理。今年6月9日,预披露更新并获安排于7月31日上会。
从转板获申请到上会,仅仅花了304天。据了解,2017年创业板平均排队时间为1.4年,泰达新材的304天的排队时间远远快于平均排队时间。
宣布转板的泰达新材逐渐受到青睐。2016年8月15日,泰达新材召开股东大会审议了关于在创业板上市的相关议案,公布转板后的一个月,泰达新材的股价从6.44元一路飙升至19.10元,翻了3倍。截至2016年9月13日停牌时,泰达新材已有了171位股东。除去挂牌时的9名原始股东,泰达新材在新三板上共引入了162名新股东。
不过,在7月31日,在创业板发审委2017年第62次会议上,发审委对泰达新材在营业收入下降、高管薪酬偏低、公司产销以及占有率异常等多个问题上提出了询问。
创业板发审会要求泰达新材进一步说明,2016年在主营业务收入下降的情况下扣非净利润并未同步下降的原因,管理费用绝对额及管理费用率逐年下降的原因。
记者发现,泰达新材近几年一直呈现营业收入下滑、净利润增长的趋势。泰达新材2014年至201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0亿元、2.06亿元、1.75亿元。净利润同期分别实现净利润1955万元、2849万元和3482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分别为1761万元、2686万元和2689万元。有业内人士指出,泰达新材IPO被否可能与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持续不足3000万元有关。
不仅如此,泰达新材2017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变动不同步的趋势。2017年7月26日,泰达新材披露的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泰达新材2017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824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7%;实现净利润172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扣非后净利润为1552万元,同比增长11%;毛利率则较去年同期小幅增加3.83%。
除了营收与净利润变动不同步,业界也对泰达新材的高管薪酬提出了质疑。记者发现,在招股书中,泰达新材的高管薪酬都相对较低。其中,副董事长、总经理柯伯留薪酬最高也只有7.62万,平均下来每月只有6350元。董事长柯伯成的年薪为6.42万元、董秘兼财务总监张五星年薪为6.23万元。而最低的是监事洪立策,年薪只有4.23万,月平均薪酬3525元。
证监会发审委对于泰达新材核心高管年薪如此低的现象提出了质疑。发审委称,公司发行人董监高中年薪最高的为总经理的7.62万元,请发行人代表将高管薪酬和同行业可比公司进行分析比较说明是否存在刻意压低薪酬增加业绩的情形,发行人的薪酬水平能否保持高管和员工的稳定。
早前,证监会发言人就曾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进一步强化发行监管,严格审核,在严防企业造假的同时,严密关注企业通过短期缩减人员、降低工资、减少费用、放宽信用政策促进销售等方式粉饰业绩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