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用风险事件的增多,新三板的股权质押融资环境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截至今年9月8日,新三板企业共披露2394笔股权质押事项,涉及质押股数接近230亿股。
而与去年相比,不同类型的股权质押业务开展方市场份额也不尽相同。一方面,银行仍然在新三板股权质押融资市场中占主导地位;但另一方面,质押股本所表现出的银行的市场占比也在不断缩水,反观信托公司、担保公司的质押笔数及股本规模都出现了成倍增长。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新三板流动性预期短期内难以转暖,因此股权质押业务的增长空间正在逐渐收窄;新三板的股权质押未来可更多应用于双创债、可交换债等工具安排中,而创投机构将成为此类产品的主要投资方。
银行减退、非银崛起
今年以来的新三板股权质押融资市场略显增势疲态。
21世纪经济报道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截至今年9月8日,新三板企业共发生2394笔股权质押事项,涉及质押股数接近229.90亿股;而在2016年同期,新三板市场股权质押事项共有1893笔,质押股数为219.94亿股。
对比可知,今年质押股数仅较去年增长不到5%,而有分析人士指出,在经过近年来的市场扩容与增长后,新三板股权质押融资规模正在触碰周期性的天花板。
“对比主板市场和往期,无论从融资次数还是股本来看,新三板的股权质押增长是不及预期的。”一家中小券商机构业务部项目总监表示,“这一方面和市场对新三板预期下调有关,同时也是目前金融行业对信用风险担忧的表现。”
而在作为资金供应方的质权人结构上,今年的市场占比也在发生渐变。以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商业银行为例;在2016年同期,共有710笔股权质押发生自银行系统,涉及的相关质押股数为126.15亿股;而今年虽然股权质押笔数有所提升达到890笔,但涉及质押股数则降至107.48亿股。
而在市占率上,今年以来银行在股权质押市场中的次数占比37.18%,股本数量占比为46.75%,两项数据分别较去年下降了0.33%和10.61%。
“笔数提高而总质押股本下降,说明单笔质押的股本规模正在减少,这能够看出银行机构对新三板单笔股权质押融资的风险担忧。”北京一家未上市股份行资产负债管理部人士坦言,“今年以来银行大多处于缩表状态,风险偏好有所下降,如果涉足股权质押融资业务也会更多地选择主板或为数不多的优质公司进行。”
与之对应的是,非银机构的市场占比正在快速提高。截至9月8日,今年共发生389笔股权质押来自于担保公司,涉及质押股数22.21亿股;共有39笔股权质押的质权人为信托公司,涉及的相关质押股数为18.24亿股,两类机构质押股数分别同比增长达51.39%和111.60%。
“监管变严后,银行在新三板股权融资上非常谨慎,而不少项目已经逐渐流向了信托和资管公司。”中融信托一位高级信托经理表示,“另外质押业务过程中,结构化的要求也在提升,而信托可以通过产品设计来满足不同的资金需求,让融资项目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