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悄然开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自今年3月以来,兴业银行在总行和分行层面开始推进组织架构和体制机制改革,从落实分行经营主体、打通金融业务链、配套机制等方面开始重点推进。
自去年以来,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等股份行相继在总行、分行层面进行机构调整改革,成为观察银行业变革的又一样本。
兴业银行的组织架构改革重点,一是落实分行经营主体的地位与责任,客户、业务、效益、质量等各项经营发展的主体责任都落实到分行。二是将业务从承揽、承做、承销,到自营投资和代客理财与其对接,再到做市和交易流转,这一整套流程与环节打通。三是配套完善风险管理、计划财务、资源配置、考核评价等机制,特别是对客户维度与产品维度、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作一定的区分。
自2014年以来,大部分上市银行陆续开展组织架构改革。根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此前的一项研究,银行架构调整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总行层面形成更细致的专业化经营团队,如工商银行以总行部门为基础组建利润中心;二是进行以事业部或利润中心为方向的机构调整,如平安银行、民生银行。
详解兴业总行四部门结构调整
此前,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表示,兴业银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和市场响应与服务效率。具体体现为客户部门和产品部门相对分离、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的相对分离。
在此基础上,兴业银行将总行条线总部均调整为虚拟总部,而非实体机构。各条线总部的组成部门均为总行组成部门,直接对总行负责。
在机构设置上,总行设企业金融总部、零售金融总部、同业金融总部,作为客户关系管理及相关专属业务产品部门群组,设立投行与金融市场总部为公共产品部门群组,撤销金融市场总部。
“总行的部门改革是去条线化,目的是要发挥综合优势。”有兴业银行人士认为,形式上总行已调整到位,分行也在逐步落地。
从具体调整看,企业金融总部包括:大型客户部、中小企业部两个客户关系管理部门,企业金融业务管理部、交易银行部、绿色金融部三个产品部门,企业金融风险管理部一个风险管理部门。兴业银行将原贸易金融部、现金管理部整合设立交易银行部,负责交易银行产品研发、营销推动;将原环境金融部更名为绿色金融部。
零售金融总部包括零售业务管理部、私人银行部两个客户关系管理部门,银行卡与渠道部、零售资产负债部两个产品部门,零售风险管理部一个风险管理部门。其中,私人银行部不再作为公共产品部门,不再承担全行私人银行理财产品创设等职能,而是主要负责私人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组织提供私人银行服务。总行网络金融部向零售条线内嵌互联网金融业务管理职能。
同业金融总部由同业业务部、银行合作中心两个客户关系管理部门组成,有期货金融业务并入同业业务部。原同业资产业务中心负责的资金流向企业的非标投资改由投资银行部负责。除传统同业客户授信业务以外的所有同业资产业务,全部由投行与金融市场风险管理部集中进行风险管理和审查审批。
投行与金融市场总部包括投资银行部、资产管理部、资金营运中心、资产托管部四个产品部门和一个风险管理部。其中,资产管理部增设私人银行业务处,负责私人银行理财产品创设、产品发行、资产配置等。
“投行与金融市场总部只做产品,不做营销,更加转向后台。这就打破原来条线化产生的产品割裂局面,有利于对大型客户提供综合方案。”有银行业分析师认为。
经营主体落实到分行
与其他银行上收权限不同,兴业银行选择放权给分行,将经营主体责任落实到分行。
与之同时,总行要改变条线银行、部门银行的观念和惯性,从客户和产品两个维度,推动和支持分行充分履行主体责任,更加重视客户分层分类管理,明确客户条线与产品条线的功能定位和相互衔接机制。
北京某银行业分析师表示,这一做法和现在通行的权限上收趋势有点相反。放权给分行,可能与分行的管理效率比较高有关。
有兴业银行分行负责人表示,总行可能会认为属地化的经营和管理,更能激发分行自身发展的动力;兴业银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未来或许在一定时候也会逐步上收。
另一分行负责人表示,兴业银行目前处于转折期,权限的收放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和经营风险把控能力的高低。
此外,兴业银行要求,总行各业务条线不设条线风险总监,各业务条线风险管理部作为具体执行层,牵头负责所在业务条线的风险管理、审查审批等工作,原则上各条线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兼任所在业务条线的首席审批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