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监管趋严背景下,包括票据、同业理财、同业存款、委托贷款等银行同业业务风险集中爆发。其中,用章问题尤其突出,“萝卜章”成为行业热词。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尽管大部分银行的风控体系不断完善和细化,但仍有区域性小银行的用章风控措施严重缺位。据某城商行金融市场部人士透露,“我拿着合同去盖章,基本可以随便盖,多盖一个,少盖一个,其实没有很严格的流程来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对于交易双方的哪一方,都存在巨大的道德风险。
回溯此前多起曝光的同业业务案件,有一个共同点是涉及业务不是银行内部的正规业务,而由行内外个别人士操纵。
“其实风控并不难,第一个就是用好央行的大额自由报文系统,按照格式把交易具体信息都填好让交易对手反馈确认,这样在央行就有了报备信息。交易对手不可能对报文作假。退一步讲即使作假,也完全可以索赔,自己一方获得全额赔偿基本可以锁定。”某城商行金融部人士表示。
另外,该人士还表示,与交易对手(银行)总行建立畅通的联系非常关键。“比如我们买一笔同业理财,我这边还是会和对方资管部领导确认一下是不是有这笔理财在发。而且,我们不会买分行的卫星池产品。”
需要指出的是,银行理财资金的管理集中在总行资产管理部,一般银行的分行很少有权限可以单独运作理财资金。不过,工行上海分行2017年一季度新设立了分行的资产管理部对接总行“大资管”,分行的资管业务权限有所提高。
比如,在项目推荐上,对分行营销后的标准和非标项目统一归集在分行资管部,统筹决定具体投资。对行外标准化项目和第三方推荐项目,也由分行资管部直接统筹营销和投资管理。
就金融机构用章问题,早在今年年初,就有地方银监局向辖内银行重申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银发[2014]127号文)的相关规定,并要求同业业务盖章需要总行章。
“全部要用总行章当然实际操作中会有一些问题,但是‘萝卜章’的问题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规避的。”某华东城商行金融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银行方面需要特别注意两点:其一,一定要亲见盖章,甚至还可以拍照或录像。其二,要仔细核对授权人身份。
“印章肯定是专人专管的,所以类似一个行长从抽屉里拿章出来盖这种情况很明显是不正常的。”某华南城商行同业部人士表示,其一般都会亲自跟进整个用章流程,“要到哪儿盖章,人就到哪儿,不可能坐在外面喝茶”。
“现在很多所谓萝卜章,是真章‘假人’,‘假人’也分是不是银行系统的人,和超出他权限用章两种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多做一些功课,通过多种途径确认这个人有没有问题,比如我们会通过同业的朋友确认,或者就在营业网点内向其他工作人员确认经办人员身份。”上述某华东城商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表示。
就银行分支机构的业务权限,上述华南城商行人士表示,一般需要留存总行的授权书复印件。“分行出具保函的这类业务我们都会非常谨慎,因为很多时候其实分支行作为非法人并没有这种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