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正文

三季度股份行压力或见底 “对公银行”概念逐步回暖

[2017-10-26 09:16:02] 来源:东方财富网 编辑:No1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民生证券银行研究团队在最新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虽然现在“对公银行”概念最受冷落,但未来随着资本市场对经济进入L型平台期的真正确认,“对公银行”的估值将逐步修复,这也是2018年银行股投资的大机会所在

  民生证券银行研究团队在最新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虽然现在“对公银行”概念最受冷落,但未来随着资本市场对经济进入L型平台期的真正确认,“对公银行”的估值将逐步修复,这也是2018年银行股投资的大机会所在。

  上市银行三季报开始陆续披露。可以预见的是,股份行的压力仍在出清中。

  最新的两份股份行三季报,一份来自中信银行:前三季度资产总额较上年末下降6.64%,负债总额下降7.41%,营业收入同比微降0.03%;一份来自平安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6%,其中65%的净利润来自零售。

  民生证券银行研究团队分析称,今年上半年四大行的走势强于中小银行,这主要是基于同业负债、不良贷款确认进度、监管冲击三方面的影响分化,但这种分化将不会持续。

  该研究团队还认为,虽然目前“零售银行”概念最受欢迎,但未来“对公银行”的估值将逐步修复,这也是明年银行股投资的机会所在。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随着监管对银行和非银消费金融业务的约束强化,目前已有城商行开始将资源投入转向对公业务,布局供应链金融。

  股份行基本面触底?

  从净利润率来看,2017年银行业整体呈触底反弹之势。国泰君安证券认为,这主要受息差、不良等因素驱动,其中息差企稳又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其预计三季度全银行业息差或将较二季度继续上行,预计今年上市银行三季报业绩同比增长4.92%,高于半年报。

  对于银行报表主要看什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主要看营业收入。“利润可以通过拨备等手段进行调整,收入是一个比较硬的指标。”

  目前披露三季度的中信和平安,都显示其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其中,中信“缩表”的同比幅度较上半年进一步扩大。资产结构调整,成为银行业今年普遍面临的课题。

  从对公、零售和同业三大业务板块来看,银行业整体同业资产下降显著,尤其是此前对同业业务较为依赖的中小银行。

  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银行业同业资产和负债双双收缩,比年初分别减少了2.6万亿元和2万亿元。其中,特定目的载体(SPV)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47个百分点。

  对比截至8月末的数据来看,同业资产规模有所回升,同业负债则继续大幅下降。截至8月末,银行业同业资产、同业负债分别较年初减少3.2万亿元和1.4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8%和-1.6%。其中,股份制银行同业资产与年初相比降幅达45%,接近腰斩。

  银监会此前还披露,在8月末,股份制银行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家,其理财余额较年初减少了2000多亿元。城商行和农商行理财余额的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40和90个百分点。

  不过,在民生证券银行研究团队看来,三季度以来,同业负债利率边际下行、股份行不良贷款进一步确认、金融监管逐步落地,使得股份行基本面逐步进入底部区域,但上述变量的分化影响并不会持续。

  上述银行业分析师则表示,银行三季度营业收入从环比来看可以说处于底部,但预计明年同比的压力依然不小。“环比下行幅度肯定没今年大,但可能还到不了‘回升’的状态。”

  怎样走通“零售”路径?

  在今年银行业高歌“零售业务转型”之时,真正明确零售战略定位的银行实际上并不多。

  除了一直以零售立行的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依托保险公司的优势大力推进零售交叉销售,对于大部分区域性中小银行而言,要开发客户基础,路径是什么,能投入的资源有多少,仍悬而未决。

  简单来看,个贷中的大头,即房屋按揭贷款今年的增速明显下降,大额消费贷也受到了更严格的监管,以防止违规流入房地产

  “对于我们而言,产品的价格是最主要的。理财收益高一点,相对就比较好卖,但是到了一定价格,再有新客户也比较难。”某城商行零售部人士表示:“基金代销这块,之前部分基金表现不佳,流失了一些客户。”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城商行今年紧抓零售资产,除了拉存款、放贷款、卖理财,在消费类资产方面也联合外部资源做了一些尝试,包括直接放贷和投资消费类ABS等。

  某银行消费金融中心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联合放贷,风险共担;第二,银行给互联网企业的个人客户放贷,但由互联网公司或第三方进行担保,兜底风险;第三,完全由银行承担风险,互联网公司仅向银行推荐客户。

  ABS方面,一位助贷机构资深人士表示,今年消费类资产证券化市场大爆发,和传统融资大户政府和房地产的政策性收紧有关,在普惠金融大力推广的环境下,消费类资产成为银行配置和投资的重要增量。

  “蚂蚁和京东的交易所ABS现在几乎成了银行的标配,就连工行这样的大行也都配了。场外的所谓私募ABS现在还是小行买得多一些。”上述助贷机构人士表示。

  不过,近期互联网金融公司集中赴美上市,引发对现金贷的争议,作为资方的银行也不得不考虑未来监管政策是否会收紧,以及对该类企业和资产会产生多大影响。

  民生证券银行研究团队在最新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虽然现在“对公银行”概念最受冷落,但未来随着资本市场对经济进入L型平台期的真正确认,“对公银行”的估值将逐步修复,这也是2018年银行股投资的大机会所在。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已有城商行开始从消费类金融资产转向布局供应链金融。亦有供应链金融助贷机构人士透露,今年下半年以来,银行和地方金融资产交易所的相关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有所回暖。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