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正文

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再现压力 资本集约化管理待加强

[2018-04-08 09:42:25] 来源:东方财富网 编辑:No1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在金融降杠杆背景下,大量表外业务回归表内,加之资本新规过渡期时间节点临近,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普遍面临压力。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4月3日,在已披露相关数据的5家国有银行、5家股份制

  在金融降杠杆背景下,大量表外业务回归表内,加之资本新规过渡期时间节点临近,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普遍面临压力。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4月3日,在已披露相关数据的5家国有银行、5家股份制银行以及11家城商行和农商行中,资本充足率均达到监管要求,但部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以及资本充足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在业内人士看来,造成部分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同比下降的原因之一在于在去年强监管态势下,银行表外资产转入表内以及非标转标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造成了压力。

  资产转表施压

  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大型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均在监管要求之上且数值较高。但五大行中,其中4家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3家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1家银行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

  除大行之外,记者梳理5家股份制银行数据发现,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以及光大银行中,3家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3家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2家银行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

  此外,张家港行常熟银行宁波银行天津银行重庆银行徽商银行锦州银行哈尔滨银行盛京银行郑州银行以及青岛银行11家银行中,9家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6家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4家银行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面临的资本压力较大。谈及原因,赵卿表示:“主要是2017年在强监管思路下,商业银行资产表外转表内,非标转标,表内资产规模增加较快,但银行承接表外资产回表的能力有限造成了资本承压。”

  某城商行高管告诉记者,其所在城商行近几年扩张迅速,资本受到大规模消耗,虽然近期没有IPO计划,但其他补充资本的方式和经营结构调整一直在进行,未来补充资本的需求很大。“前几年向规模要效益,资产迅速增加,与此同时,网点规模迅速扩张且升级转型为智能网点或‘旗舰网点’,需要大量资金。”该高管表示。

  在资本融资方面,多家银行在通过利润留存补充资本的基础上,开展外源性资本补充,推进新型资本工具发行工作。“目前来看,上市银行主要通过定增、可转债等方式融资,非上市银行也在积极寻求IPO,或是资本工具创新来补充资本金。”赵卿表示。

  事实上,今年以来,上市银行融资需求愈发高涨。日前,银监会同意平安银行公开发行不超过260亿元人民币的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转股后按照相关监管要求计入该行核心一级资本。之前,农行千亿资本补充计划在业内引起高度关注。

  健全资本集约化管理

  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在年报中披露了本行资本管理的方式及未来的规划,更加突出加强资本的集约化管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记者梳理发现,五大国有银行更侧重优化资本的配置机制,强化资本总量约束;股份行更侧重调整资本结构,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同时寻求最大化的资本回报;城商行把大力发展轻资本、轻资产业务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措施,以更高的资产效率、更低的资本消耗实现经营利润稳步增长。

  在多数受访者看来,粗放型高资本消耗业务占比过大成为银行资本金承压的重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银行还需探索创新路径减轻资本金压力。

  赵卿表示:“在业务方面,银行要加大中间业务发展,减少资本的占用,更主要的还是加强经营、控制成本。”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应积极发展轻资本业务,增加非利息收入的零售业务等,减少资本的压力。

  前述城商行高管称,监管的加强一定程度上倒逼银行业务转型,其所在银行近几年从退出“三高”业务领域到以非标、通道业务为主,再到现在的大力发展零售金融、智能银行等都需要资本的支持。“单靠银行自身利润或外源性资本补充或许都不足以支撑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只有充分做好资本规划,科学合理地运用银行资本才能使银行业绩与资本形成良性循环。”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