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正文

“股汇双杀”袭来!2016港“囧”还会继续上演?

[2016-01-20 15:04:38] 来源:财经搜索 编辑:陈哈哈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周三(1月20日),亚市早盘,港元兑美元一度跌至7.8228,创2007年以来新低,与此同时,恒指跌幅扩大至3.77%,跌破19000点。其实,不光是在资本市场上压力不断,香港的房地产市场、零售市场也都在遭受着“跌跌不休”的困境,2016年,“港囧”或将继续上演!

  香港,这个曾经充满了神秘感和吸引力的东方之珠,如今却“烦恼”不断。

  香港迎“股汇双杀”周三(1月20日),亚市早盘,港元兑美元一度跌至7.8228,创2007年以来新低,不过此后,盘中似乎出现护盘资金,汇率跌幅也有所缩小,现报7.8195。

  而在港元持续贬值的当下,港股也出现大幅下挫,再现“股汇双杀”的局面。今日,恒指跌幅扩大至3.77%,跌破19000点,创至少四十个月新低。恒指50支成份股中,全部下跌,无一上涨。

  对此,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今天出席第六届亚洲私募投资论坛表示,踏入2016年股市震荡,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外向型经济的香港无可避免受影响,但他强调,港股市场仍然有序运行,显现香港金融体系的稳健。他又引述IMF对香港的观点,指香港特区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汇制度,为香港发展打下稳健基础。

  其实,不光是在资本市场上压力不断,香港的房地产市场、零售市场也都在遭受着“跌跌不休”的困境,2016年,港“囧”或将继续上演!

  2016年,香港房价泡沫要破了?香港虽是弹丸之地,却是全球房地产市场中的一朵“奇芭”。如果光看房价水平,香港是全球房价最高的城市之一。即便2015年内地一线城市房价大涨,仍不是香港的对手。比如,2015年下半年,作为香港中心区的港岛(香港包括港岛、九龙、新界),70至100平米的中户型住宅月度成交单价最高达18万港元每平方米,160平米以上的超大户型住宅(豪宅)月度成交单价最高达30万港元每平方米。

  瑞士银行(UBS)CIO财富管理报告指出,全球15大城市房价在过去的20年里都在狂飚。在全球这15大城市中,如果与历史平均房价相比,悉尼、温哥华、旧金山、阿姆斯特丹等城市房价都过高;纽约、波士顿房价还算合理;芝加哥的房价偏低;伦敦、香港房地产市场泡沫最大,风险最高。

  不过,近几个月,香港楼市出现了明显变化。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最新数据显示,香港私人住宅楼价指数在连续两个月下跌后,去年11月落于293.4的低位,按月下跌3%,创去年3月以来新低。

  然而分析机构纷纷预测,这不过是香港新一轮楼市泡沫破灭的起点,2016年才是房价下跌的重头戏。

  里昂证券(CLSA)此前发布报告预计,未来27个月,香港房价调整幅度将累计达17%,分别会在今年第四季度、明年和后年再跌2%、10%和5%。

  摩根大通香港研究、企业和房地产业务主管梁启棠在2015年9月曾表示,从2016年开始,新高住宅价格可能以每年5%-10%的速度下滑。

  瑞银(UBS)在2015年10月中旬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则更为悲观。瑞银预测香港房价将在2017年底下跌25%至30%。其中,香港经济放缓和失业率上升是主要原因。瑞银在10月29日发布的报告中还指出,随着不动产价值开始高估,英国伦敦和中国香港是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最高的城市。

  李嘉诚在2016年1月7日的集团周年晚宴上也表示,“今年做生意在很多方面都要更加努力,不然很难做。香港的楼价升10%或跌10%都是平常事。”

  香港零售遭12年来最强寒冬 据说还要跌!香港一度是中国内地游客的奢侈品消费圣地,然而2015年,香港整体零售额却出现了自2003年“非典”(SARS)疫情爆发以来的最大年度跌幅。据《巴伦周刊》文章,在2015年,香港的商品总零售额下降了近3%,这是自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后,香港商品总零售额发展最不景气的一年。当2003年非典疫情在香港爆发时,其零售额下降了2.3个百分点。

  低迷的旅游市场是香港零售业遭遇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香港政府统计部门最新发布的数据,2015年11月香港的游客数量降低到六年来最低水平,其中内地游客数量下降了16%。游客数量的下降直接影响了零售业,11月份香港零售额下跌7.8%,比华尔街预期的下降6.4%还要糟糕。这不仅是香港零售业连续九个月下降,也是2015年最大单月跌幅。

  下跌最严重的包括珠宝、钟表、贵重礼品,销售额同比下降20.6%。以往满大街的钟表行甚至出现了结业潮。据香港媒体统计,去年在铜锣湾、中环、尖沙咀以及旺角地区将有超过26家的钟表行结业,而铜锣湾地区的钟表铺位租金也出现逾两成的下跌。九龙表行业务发展部经理黄家恒称这种情况在今年仍将继续。而太子珠宝主席邓钜明也指出,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公司销售额比去年下跌两成,预计未来钟表销售行业仍将恶化,公司也会考虑继续整合分店。除此之外,电子产品和摄影设备也下降了10.9%。这些下跌幅度较大的商品不仅支撑着整个香港零售业,也是内地游客在香港购物时最喜欢购买的产品。

  受零售业影响,香港铺位市场2015年也表现不佳。地产代理商、美联工商铺2016年1月6日公布统计数据指出,2015年,铺位市场注册量跌穿2000宗水平,全年仅录得1944宗注册,比前年下跌约25%;注册总值减少约18%,达到261.21亿元。

  与此同时,香港零售商们也感受到了“阵阵寒意”。2015年11月24日,香港珠宝零售商周大福(01929.HK)和化妆品零售商莎莎(00178.HK)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周大福半年净利同比下跌42.2%至15.57亿港元,莎莎半年净利同比下跌55%至1.53亿港元。周大福和莎莎都预计,前景尚未明显好转。

  尽管,香港并未放弃振兴旅游业,香港旅游发展局则从去年11月至今年3月底,花费近1000万港元加强海外推广。但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中信里昂证券发表的中国旅游报告称,内地旅客的市场份额,香港地区市场占有率由2012年最高位的42%跌至2015年的38%,预期2020年将跌至27%。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到香港旅客的人数持续下跌,接下来零售业还会继续面临极大挑战。

  惨!香港城市竞争力风光不再在2015年,一家香港本土评价机构发布的“2015中国省区、直辖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香港首次跌出前十,位列第12名,比去年又下降了5位。在25个分类榜单中,除了“省区、直辖市人均财富竞争力排行榜”与“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排行榜”,其他榜单中香港的排名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然而,在2001到2012年,香港曾连续12年在这张榜单上高居榜首,直到2013年被上海超越,之后又被北京、深圳、广州等内地主要城市超越,这次评选更是连前十都未进。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向香港学习”这句话是反复被内地所强调的。但近年来,却越来越少听到这样的声音,社会争拗不断、经济增长放缓带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物价上涨、楼价飙升、青年向上流动空间狭窄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香港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再加上香港反应迟缓,未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科技创新、融入珠三角、国家部署的发展战略机遇期抓住机会,使得香港错失发展良机,面临更大压力。

  (本文整合自澎湃新闻、APD自贸区观察、网易财经、上海观察、百度百家等)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