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周期股一度是孕育牛股的摇篮。但进入9月份,周期板块整体陷入调整、分化。这与市场对经济预期的波动不无关系。随着经济数据回落,前期大涨的周期股纷纷跳水。在供给侧改革、环保、地产等政策因素在四季度继续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周期股何去何从?此番周期股回调,是否具有抄底价值?本报记者特邀请中山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国旺、诺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宪钊就此进行讨论。
今年周期股行情逻辑
中国证券报:近期周期板块出现分化,原因是什么?释放出什么信号?
曾宪钊:周期品近期受关注,主要还是源自环保压力的释放。另外,维生素、尿素等化工品价格也继续上扬,多家公司月度年化PE已低于5倍,对股价影响明显。
近期市场的长假前特征明显,投资者开始休战。毕竟自5月市场反弹以来,部分个股累积涨幅较大,在没有新的利好政策刺激下,投资人更愿意保持观望。
李国旺:此轮周期板块走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这与中国经济周期从衰退向复苏转变有关。中国经济存在明显的十年周期,其中2-3年为相对高速向上增长期,7-8年为回调期。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进行了8年多调整,2017年处于调整结束向复苏过渡时期,周期类商品因此出现了牛市,周期类股票享受商品牛带来的业绩增长红利,2017年夏秋间出现周期类股票上涨行情与商品周期、经济周期有关,即时间周期送来的红利。其次与欧美经济回暖有关。2016年以来欧美经济复苏明显,周期类商品特别是有色、黑色类商品多为国际大宗商品,国际经济回暖,有力推动了相关商品行情走牛,进而推动相关周期资源类上市公司业绩上升。第三,与国内供给侧改革有关。国内去产能导致供应减少,产量下降同时需求增加,包括库存需求增加,这是供求关系引导的商品价格上升,进而引发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从商品供给来看,房地产销售同比增速下降。在限售、限价、限贷、限购、限卖等政策调控下,地产商的财务压力加重,资金周转周期将大大延长,地产投资高速增长向正常增长转变已经成为现实,部分资金流向股市。第四,与绿色发展、加强环保政策取向有关。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兴起,导致锂、钴等小金属需求大增,产能跟不上,导致行情上升。
周期类股票前期行情上升幅度较大,但行情的持续不仅需要业绩支撑,还需要政策、供求、群体情绪、估值水平等其它四元力量的配合。如果绿色发展、供给侧改革力度继续加大,政策红利仍然会推动周期类年市公司业绩上升;当周期类股票相对估值与其它行业偏离时,投资者情绪有可能会转向其它已经长期调整的股票,近期周期类商品出现回调,对周期类股票行情会有一定遏制作用,特别是估值偏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