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梳理与回顾上半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的报告于日前出炉,成为总体平稳运行、各项指标保持稳定的理财市场之详实“成绩单”。
来自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财中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7上半年)》(以下简称《理财半年报》)显示,在理财资金投资的资产结构保持稳定的同时,理财产品通过合理配置各类资产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实体经济,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
封闭式产品收益率上升
从资产配置情况来看,债券是理财资金最主要配置的一类资产。据统计,截至2017年6月底,在理财产品的各类资产配置中,债券资产配置比例为42.51%,位居第一(见图3);债券、现金及银行存款、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同业存单共占理财产品投资余额的69.19%。
“债券作为一种标准化的固定收益资产,是理财产品重点配置的资产之一,在理财资金投资的资产中占比最高。”业内人士表示。
具体来看,国债、地方政府债、央票、政府支持机构债券和政策性金融债占理财投资资产余额的7.71%,商业性金融债、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证券、外国债券和其他债券占理财投资资产余额的34.80%。
值得注意的是,业内人士表示,为了进一步明确理财资金的投向,理财登记系统于2017年初对理财资金投向的资产进行了重新分类,部分资产分类与过去年度发布的理财市场报告不具可比性。
而通过配置各类资产,理财产品给投资者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益。《理财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理财产品累计兑付客户收益5672.0亿元,较2016年上半年增长948.2亿元,增幅达20.07%。
从不同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情况看,其中,国有大型银行为1946.1亿元,占34.31%;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为2145.9亿元,占37.83%;此外,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分别占17.45%、5.91%和1.18%。
此外,今年上半年,已终止的封闭式理财产品收益率呈现出上升趋势,从年初的平均3.5%左右上升至平均4.0%左右。
除了兑付收益,理财产品还通过合理配置各类资产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实体经济,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截至2017年6月底,有20.93万亿元的理财资金通过配置债券、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投资等方式投向了实体经济,占理财资金投资各类资产余额的73.42%,较年初增加1.28万亿元,增幅为6.51%。
信息登记系统直联工作全面启动
银行业理财上半年平稳运行,那么,其背后的登记托管工作又有哪些亮点?据介绍,今年上半年,在银监会的指导下,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积极配合下,理财中心相关工作稳步推进,全面服务监管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推动理财支持实体经济,提升银行理财业务能力和风控能力。
截至2017年6月末,共有747家银行与理财登记系统联网,较2016年末增加62家。理财登记系统分别于2017年1月和6月完成两次优化上线,进一步调整资产负债分类,扩充部分登记模块批量导入及导出条数上限,优化登记及查询效率。为提高理财信息登记质量和效率,在去年已经与两家银行开展系统直联工作的基础上,理财信息登记的系统直联工作已全面启动。
同时,理财中心进一步从制度上完善登记工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理财产品穿透登记工作的通知》,强调银行在理财登记系统中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登记底层基础资产和负债信息。
此外,理财中心继续完善理财登记质量的系统自动统计功能,上半年进行了多次登记质量抽查,针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示、督促银行修正,确保登记质量保持较高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理财中心托管业务系统建成。据介绍,理财中心根据国内托管业务实践和国际经验,打造了高效的核算、清算、投资监督一体化的托管系统(3W),实现理财托管业务全部线上处理、风险自动监控、客户自助服务、清算快捷安全,做到数据不落地、服务无隔离。
“在3W系统之上的投资监督功能,能真正落实托管人基本职责、支持客户有序开展规范经营、有效防止违规操作。”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而理财信息披露力度仍在继续加大。据了解,中国理财网在今年上半年进行了6次功能性升级,网站访问量在2017年上半年显著增加。广大投资者可以随时查看预售、在售、存续的一般个人类理财产品信息并进行产品对比,也可输入完整精确的产品登记编码或产品名称查询其他类型的理财产品,有效防范“虚假理财”和“飞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