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高考已经成为人生履历中难以忘怀的记忆。经过高考历练的你,是否还记得当年的作文题?
人生剧本之回味
40年来,高考改变了无数人的人生之路,他们的人生剧本由此翻开崭新的一页。
高考已经成为人生履历中难以忘怀的记忆。经过高考历练的你,是否还记得当年的作文题?
回顾历年的作文题,仿佛是在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寻找当年的青春记忆……
时光如白驹过隙,2017年恰逢高考恢复40年。
40年来,高考不断变革,不断完善,高考政策紧随时代步伐,高考作文亦随之变化。
2017年高考前,华商报通过采访高三一线语文教师、大学教授、专家和学者,对历年来高考作文题进行解析——
>>教授、专家、学者简介
刘路:男,1947年10月生于陕西长安,教授,作家,文学评论家,文艺学、新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77年参加高考,被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录取,曾主持陕西高考评卷工作15年。
刘炜评:男,1964年10月出生,陕西商洛人,1981年参加高考并被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现为《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张艳茜:女,196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黑龙江绥化人。1981年参加高考并被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现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张锐:男,1969年10月出生,陕西兴平人,1988年7月参加高考,被咸阳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后进修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市铁一中高级教师,从事高中语文教学26年。 华商报记者 程斌 摄
恢复高考40年来,每个时代的色彩斑斓,投射在一个个高考作文题中;而一个个高考作文题,凸显着40年来的历史脉络,铭刻着一代代人的多彩人生。
1977年高考作文
折射鲜明时代特色
“回眸40年来的高考作文题,可说是‘时代情怀,社会足音’。”6月6日,远在北京的刘路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1977年的高考,绝不是一个常规的教育事务,而是新时期开端的标志性事件,是一个时代的拐点。”刘路有着深刻感受,他也是1977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之一,对1977年高考作文题,他记忆犹新。作文题有两个,其中一个是《给全国科学大会的一封信》。全国科学大会是当年4月召开的。它的召开,预示着“浩劫”已过去,科学的春天正到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在《祝辞》中的著名论断“科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力”,已像春雷一样响彻祖国大地。
刘路分析,面对这个题目,广大考生都有千言万语,或抒发献身科学、攀登高峰的宏伟理想,或展望我国科技事业的灿烂前景……发自胸臆、流于笔端的作文,既是时代的強音,又是真情的流露。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张锐说,纵观恢复高考40年以来的作文题,无不鉴照着不同时代的鲜明特色,见证着社会生活的激荡变迁。1977年恢复高考,作文题承袭了文革前占据主流地位的“政治挂帅”的特点,如陕西省的两道作文题中的一道就是《难忘的一天》,北京市的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张锐分析,高考作文题常常会刺激起全社会的兴奋,总是与社会的政治生态、文化取向、价值判断擦出最耀眼的火花。
上世纪80年代高考作文
折射时代使命
承上启下反思与变革
“1980年是我第 一次参加高考,结果没有画好这个‘蛋’。”张艳茜说,“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第三年,这一年发生了许多大事件,用‘天翻地覆慨而慷’最能形容我们当时的感受了。”
张艳茜回忆,那年高考作文题是读《画蛋》有感,与前三年命题作文有很大的区别,这次是阅读文字后自己命题。“当我提笔开始写作文时,脑海中涌出了许多相关的词语,比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张艳茜说,这是可引发学生独立思考的作文,不再像以往整齐划一的一个论点的作文,而是从多个角度入手都能阐释主题的议论文,比如关于知识的积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等,会有许多的题材供学生去选取。
“1981年的高考作文题是读《毁树容易种树难》,写一篇读后感。这也是我补习后第二次高考。”张艳茜说,1981年作文题目是在长达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刚结束的大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只要密切关心国家大事,认真思考,就会发现这是一篇很容易入手的作文。认真反思那10年,毁掉的不仅仅是树木,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从培育树木角度延伸到培育人才方面等等。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变革中,开始解放思想,张锐认为,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社会乃至个人层面,都在客观、正确地面对现实,对此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认真反思或纠正,激发了人们对国家再次振兴的热望,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与之相应的高考作文题,折射出时代历史使命:承上启下、反思与变革。这些都是为整个国家进入经济体制改革阶段而做着积极准备。
上世纪90年代高考作文
改革深入文化多元化
关注社会问题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多元化带来社会意识、文化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张锐说,这一时期,确立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价值观、道德观、文化观等成为重中之重。与之相应的,作文题有1991年的“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的思辨题、1994年的《尝试》等,命题形式主要为话题作文。
为什么高考作文题会在上世纪90年代发生变化呢?“古人说‘时也,势也,’时不同而策不同,这是符合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张艳茜认为,当时正是中国许多独生子女长大参加高考的时候。很多家庭是“独苗”,集祖辈、父辈的关爱于一身,失去了在大家庭里各具个性的兄弟姊妹共同成长的环境,性格、适应力、亲和力和交流交往能力,以及知难而上、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勇气和气概,也随之减弱。对于这些社会问题,教育学家们用心良苦,将对此的思考运用到了高考作文之中,如1997年的《乐于助人》和1998年的《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21世纪初高考作文
时代飞速发展
风格各异丰富多彩
张锐分析,进入21世纪,高考作文题承前启后,承前的有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启后的有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等。2004年之前,高考命题形式以材料作文为主,之后高考自主命题放开,命题形式多样,作文题既有时代性、文化性、人文性,也有地域性,风格各异,不一而足。
对此,张艳茜剖释说,进入21世纪,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所面对问题也很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就如同一艘讲求速度在扬帆航行的大船,在快速发展期间,由“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是让我们冷静思考,好才是发展的关键。如何保证多少年都有“好”的发展态势?教育问题,也就是人的培养问题是重中之重。
张艳茜觉得2007年陕西的高考作文题正是在如何“好”上做文章的。那年是“看图作文”:一个小孩跌倒了,周围站着三个人,分别代表了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文体自拟,自命标题。张艳茜觉得,这个作文是学生、家长以及老师们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社会、家庭、学校都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社会、家庭和学校都应正确对孩子进行引导,培养他们良好的品格和坚强的意志,也是教育不能缺失的。
从2000年到2008年,再从2009年到2016年,高考作文丰富多彩,张锐以为,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壮大,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传承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开拓创新、反腐倡廉、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等时代风貌异彩纷呈。正是在此背景下,高考作文题呈现出时代融合传统、个体兼及社会的特点,张锐的理解是,高考作文命题更贴近时代、社会和学生实际,比如2011年全国卷的关于中国的崛起;2015年全国卷的“女儿写信举报爸爸”,是对情、理、法的权衡考量。
高考恢复40年来
万变不离其宗
作文彰显大特色
回顾1977年至今的作文,刘路认为,历年来,高考作文题虽经多次变革、反复调整、在变与不变中不断完善,但基本上体现鲜明特色:
一、作文题目围绕时代发展,关注热点事件。
这主要体现在高考恢复之后的初期阶段。如1978年的《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意在鼓舞全国人民大干快上、把“四人帮”耽误的时间夺回来。1981 年的《毁树容易种树难》,1985 年的以化工厂排放毒气为材料,写一封给《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呼吁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发展以及2008年以汶川地震为主题的材料作文、2011 年的《彩票》等都属对社会热点呼应的题目。
二、解析与评论社会现象。
刘路称,学习社会、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是知与行的统一,是青年学生必然的人生课题。这类题目,在高考作文中屡屡出现。如1982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3年的漫画《这地方没有水,另换个地方挖》等。
刘路特别指出来,高考作文所给的材料,大都来自日常生活,来自改革深化后生活的新变迁。
三、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 弘扬精神文明。
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刘路表示,素质教育的成果,需要在高考中得到检验。它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这类作文题近年来有不断增多的趋势。如1999年的巜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4年的巜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这些题目,无一不用到两分法、两点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立统一规律等哲学原理,哲思色彩甚浓。
“个人以为,恢复高考以来的高考作文命题,体现出三个显著的变化。”刘炜评阐述自己研究后的发现,一是选材越来越接近考生的生活实际感受和精神诉求;二是可供考生选择文章体式越来越丰富多样;三是留给考生的发散思维空间越来越广阔。
调研时,刘炜评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高考作文题与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近20年的作文题做了比对。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作文题:《我投身到祖国的怀抱里》(1951年)、《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1961年)、《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1965年)等。
近20年间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1999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3年)、《女儿举报老爸》(2015年)等。刘炜评教授说,“我们会清晰发现,‘文变染乎世情’积极的变迁”。
刘路指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文变染乎世情”“文以载道”,这是中国写作学、文章学的优 秀传统。回顾高考40年来作文题,不管是直接命题还是给材料自拟题目,都折射了时代发展、社会缩影和变迁,万变不离其宗。
“我们期待什么样的高考作文?”刘炜评教认为,好的作文题应当有两个鲜明的标志:一个是能真正调动应试者发自内心的“说出真话来”的热忱,第二个就是能考查出应试者“把话说清楚”的能耐。 华商报记者 程彬
高考40年作文题都是啥?
(上接A03)
2003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材料作文:《韩非子》中的一个“智子疑邻”的寓言故事。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4年: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
材料作文: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A、B、C、D一共4人的一段谈话。说的是一个老太太俩女儿分别嫁给洗染店和雨伞店老板。老太太无论晴天或雨天轮流为俩女儿生意担忧。有聪明人改变思维角度和方式后开导,老太太有新的感受和发现后立即转忧为喜。
请以“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2005年:忘记和铭记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http://www.zuowen123.com.cn
2006年:模仿
一只鹰抓了一只羊,被一只乌鸦看到了,乌鸦想学鹰抓羊,由于能力不够,结果被牧羊人抓到了。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
2007年:出事了
看图作文:一个小孩跌倒了,周围站着三个人,分别代表了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2008年:汶川地震
材料作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要求考生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文体、标题。
2009年:生存的本领
材料作文: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短跑冠 军小兔子等动物们送进游泳培训班。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久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鼓励说“成功的90%来自于汗水。加油!”评论家青蛙感慨:“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2010年:材料作文
共给出三则材料,大意分别是:
1.把一条热带鱼放在一个小鱼缸里,它只能长到3寸大小;把它放进大鱼池里,它才有可能长的很大;2.狼之所以勇猛矫健,是因为它长期生活在野外环境里;3.一位心理学家挑选了10个人,并告知他们都是有天赋的人,后来这10个人都获得了成功,但心理学家最后坦言,他们当初其实只是普通人。
要求考生结合以上三段材料,自主命题,撰写800字作文。
2011年:中国的发展
要求考生以“中国的发展”为话题,谈祖国的发展。材料内容大致是,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祖国日新月异突飞猛进,要求考生根据政治、民生现状,针对祖国的发展和变化书写自己的感想。
2012年:船主和漆工的故事
材料作文:有个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船上的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经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船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因为船上有漏洞,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
要求考生以《船主和漆工的故事》为话题,根据材料写作文,要求800字左右。
2013年:经验与勇气
材料作文: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有一条裂缝,商人想从裂缝切开可得两块宝石。许多老工匠不敢尝试,年轻工匠勇敢站出,完美切割出了两块宝石。有时不仅需足够经验,更需要抛却许多顾虑需要勇气。要求考生根据以上材料写作文。
2014年:山羊过独木桥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2015年:女儿举报老爸
材料作文:因父亲总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无奈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2016年: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谈如何学习语文,1.课上有效的学习;2.课外大量的阅读;3.社会实践活动。
2017高考作文
全国卷I:老外眼中的中国关键词
(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II:根据古诗句自拟文
(适用地区: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 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III:我与高考或我看高考(适用地区:四川 广西 贵州 云南)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北京卷:2017北京高考作文:“说纽带”和“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大作文(50分)
26.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天津卷:重读长辈这部书
22.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60分)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上海卷:预测
26.写作(70分)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江苏卷:车辆与时代变迁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浙江:有字的书无字的书心灵的书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山东卷:24小时共享书店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更多作文 请访问 http://www.zuowen123.com.cn 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