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楼市舆论嘈杂的背后:供求信息不透明 权威声音缺位

[2017-07-13 08:14:37] 来源:中国财经新闻网 编辑:佚名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楼市舆论亟待净化  文/方问禹 董建国 郑钧天 孔祥鑫 周强 王存福 高博 马姝瑞  我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至今十余载,市场各方面不断完善但难言成熟,其中楼市舆论场嘈杂无序的情况较为突出,并伴随房地产调

  楼市舆论亟待净化

  文/方问禹 董建国 郑钧天 孔祥鑫 周强 王存福 高博 马姝瑞

  我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至今十余载,市场各方面不断完善但难言成熟,其中楼市舆论场嘈杂无序的情况较为突出,并伴随房地产调控有加剧趋势。不少市场人士向《望》新闻周刊表示,一些被局部利益左右的观点占据主流,而促进各方回归理性的权威信息则长期缺位,导致楼市市场扭曲、理性不足,宜引起相关主管部门重视。

  楼市舆论嘈杂形势加剧

  今年3月,在“躲霾”和“候鸟群体”的双重刺激下,沉寂多年的海南房地产市场迎来一段上涨行情。一些网络信息传播平台借此跟风炮制“海南房子卖断货”、“一房难求”、“全面涨价”等助涨言论,形成刷屏效果,在海南岛内外引起关注。

  海南房子“卖断货”究竟是否属实?《望》新闻周刊记者此后沿海南岛环线和中部市县实地调研发现,海南大多数市县楼盘销售平稳,与以往并无明显差异。一些楼盘销售业绩则较为平淡,调控背景下的观望情绪渐显。在海口“西海岸”、澄迈县“盈滨半岛”等地,所谓“一房难求”、“挤破售楼中心”等场面仅是个案。所谓“开盘即售罄”、“连夜排队买房”、“天价学区房”、“离婚买房”等房地产企业、中介公司惯用的营销手段盛行。

  近日,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政府发布“临泉县限房价、控地价给楼市降温”的通告引起关注,舆论传播焦点在于“楼市到底有多疯,国家级贫困县也加入限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研了解到,百万人口大县临泉县楼市调控,原因在于农民工回流、城镇化加速、大规模拆迁、货币化安置等因素,带来房价过快上涨压力,并非舆论炒作的“投资客抄底贫困县”。

  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兴力量,自媒体也热衷关注房地产。其深谙传播规律,靠夸张博出位、吸引关注粉丝、拓展商业利益,对楼市舆论影响日盛。

  “房地产泡沫究竟何时破灭”、“长效机制真的会让房价下降吗”、“泡沫是灾难,但强行刺破泡沫可能是更大的灾难”……凭借对楼市焦点问题的大胆预测分析,某“独立经济学家”个人微信公众号引起大量网民关注。随着影响力提升,该公众号的“学术讲座”、“活动邀约”、“公号合作”等商业化活动也同步跟进。

  一些传统媒体从业者也热衷通过自媒体发声,“给房企做正面广告或者负面爆料,就能活得很滋润”。

  供求信息和权威声音长期缺位

  在有关人士看来,楼市舆论场嘈杂无序背后,是楼市供求真实信息和权威声音长期缺位。

  一是楼市供求信息不透明,销售情况、价格数据、土地存量、去库存周期等具体信息模糊,既助长楼市舆论场乱象,也能为地方政府应付楼市调控“打掩护”。

  安徽省合肥学院房地产研究所副所长凌斌向《望》新闻周刊记者介绍说,政府公布的交易量和价格数据都有问题,备案系统已经成为完成调控目标的“工具”:用周边县来“拉平”全市数据,用低价盘“拉低”平均数,价格高的不能备案或延缓备案。其中,一些已经签合同但没有备案的交易已经暴露风险,不少人在政务网站留言反映情况。

  一家房企负责人说,有关部门数据失真、信号失灵,不面对真实市场,单纯为了完成调控目标。

  二是权威声音缺失,有的主流言论也被利益左右。目前,热衷发表观点、传播范围最广的楼市声音,主要来自市场化研究机构和微信公众号,其掌握的部分市场数据带有利益属性,与房企和中介机构联系紧密。

  安徽省文一投资控股集团房地产集团副总裁邱胜华说,楼市主流声音应该是政府相关部门及研究机构发出,但是这两个声音恰恰不怎么发声。而一些所谓的“意见领袖”背后多有开发商背景,或准备寻找开发商合作。

  有关人士坦言,政府部门怕担责任不发声、权威声音缺位,是楼市舆论场混乱的根本原因。

  多措并举净化楼市舆论场

  受访者认为,当下楼市调控任重道远、暗流涌动,宜净化楼市舆论场,促进市场参与者回归理性。

  一是强化新兴媒介的传播纪律和责任意识,避免其被房企、中介机构等利益相关方操控,扰乱楼市舆论场。有受访者指出,目前自媒体为博眼球一惊一乍,阻碍楼市各方回归理性,建议展开专项规范整治。

  二是国土、住建、统计等相关部门,以及地方政府之间,进一步加强协同,建立楼市信息披露的标准化、精细化、常态化机制,消除官方数据缺失、粗线条以及部门数据打架现象,避免楼市利益相关方借数据发挥,也更好为楼市政策提供参考。

  三是各地方政府研究机构需进一步提高房地产领域研究的科学性、指导性,研究当地楼市的独特性,积极参与引导楼市舆论。

  邱胜华最后向《望》新闻周刊记者提出,以现有库存和过去一年销售量两者结合为基数的测算去化周期的办法需要完善,建议以住宅居住需求的消化量来测算真实的去化周期。宜考虑到城镇化进程和其他可预期因素,比如棚改拆迁等,更好对下一年楼市供需关系、土地供应等进行预测。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