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联合保险研究所总经理 郝联峰
7月14日至15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根据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的现状和突出问题,提出三项任务(即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和四项原则(即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其中四项原则是保障,三项任务是落脚点,其精神内核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纵观过去30年,中国未遇到过大的金融系统性风险,原因有二:一是高增长下宽松的环境。过去我国经济保持稳定高速的增长,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防范了银行挤兑等风险。高增长和宽松货币环境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过去的系统金融风险。二是刚性兑付没有实质打破,抑制银行逼债、抽贷,控制企业破产,这样投资者信心不至于下降太多,即使发生银行挤兑,投资者也相信在政府的支持下,存款或投资款是有保障的。
但由于人口老龄化率不断上升和人均GDP不断提高等长期因素,中国GDP潜在增长率将不断下滑,会导致很多企业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增长放缓,盈利状况以及资产负债表有可能恶化,潜在金融风险上升。另外,资产泡沫还没有消除、企业负债率较高、互联网金融表面繁荣,这些都有可能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而此次会议重点在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根本是要遏制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空转、金融系统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状,强调金融系统需要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质属性。
金融回归本源
金融的首要任务是服务实体经济,同时注重防范金融风险,推进金融改革。
第一,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将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同时调动起来,改变间接融资为主的现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可以有效地激发实体经济活力。反过来,实体经济持续较快健康增长,又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即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一是“脱实向虚”趋势需遏制。我国融资结构偏向以银行等机构为主的间接融资,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长期得到不到改善,难以激发经济活力。二是实体经济资金要“入市”。会议提出,规范并放开新三板、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等举措,可以从源头控制中小企业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风险,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盘活实体资金。
第二,强化监管注重风险防范。随着近年来金融创新的蓬勃发展,金融市场混业经营不断推进,“一行三会”分业监管存在盲区,影子银行、杠杆风险等金融风险的积累已不容忽视。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对当前金融监管体系的协调性,全面性提出了新要求。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基于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与金融监管体系的结构性不足,进行宏观金融监管框架的结构性调整,对于加强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实现监管无死角,消除金融监管套利、空转创新具有深远意义。此外,金融监管的全面性要求中央和地方机构协调把控风险,强化属地风险处置原则,信息共享,有效预防并及时发现金融风险。
第三,优化结构促进金融改革。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是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由分业监管迈向混业监管的重大改革。对于改善消除混业经营过程中混合业务钻空子、交叉业务没人管的现象,规范金融市场有效服务实体经济起到了结构层面根本性调整的作用。就目前来看,资本输出大有超过资本输入的趋势,这对我国对外资本账户的管理以及人民币国际流通等提出了新要求。深化人民币的国际资本流通机制、强化监管、促进国际资本健康发展将是未来改革的重要方向。
价值投资将唱主角
此次金融工作会议重点在服务实体经济,将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加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这意味着将大力发展股票市场和公司债市场。IPO将常态化发行,不会暂停,有可能适当加大力度。长期来看,此次会议旨在化解和降低系统性风险,可以给投资者带来更多信心,A股市场结构性高估值泡沫难以维继,风格偏向价值投资,有利于长期投资、稳健投资者。另外,降低经济杠杆是另一重点,所以债权融资,尤其是信贷增速将会适度下降。
当前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是实体经济高成本,其中融资成本畸高在全球独树一帜。降融资成本,一是要降杠杆,疏通企业股权融资渠道,加大各层次资本市场股权融资力度;二是大力发展与直接融资紧密相关的保险业和证券业,以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引导保险业和证券业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三是加强金融监管,防止资金空转套利、遏制资金脱实向虚、疏通储蓄转化为投资的直接通道,抑制层层加码的通道业务,严厉打击高利贷、庞氏骗局、非法集资,切实做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金融服务民生而不是坑老百姓;四是大力宣传理性投资、理财与投保,削减一夜暴富思想,远离高利诱惑。
实体经济是基础,防控风险贯穿始终,深化改革是动力。只有金融脱虚就实,回归本源,严控风险,锐意改革,才能实现经济持续较快健康增长。(中华联合保险研究所见习研究员张雪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