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都退摘牌之后,欣泰退又接力进入退市整理期。推进退市制度常态化,实现“有进有退”,成为2017年监管层多次重点强调的任务。监管层在近日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年中监管工作座谈会上也提出,完善退市制度,加大退市力度,将成为证监会系统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之一。
然而,回看过去16年多退市制度的实施情况,已完成退市或摘牌的股票共有107只,但实际因不满足监管规则而退市的公司数量不到60家,退市率明显偏低。多方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退市制度中存在的暂停上市、退市整理期等“死缓”环节为原因之一,让上市公司有时间空间通过各种手段保壳,而力保上市地位的根本原因为壳价格高企。
对于当前的退市制度本身,业内形成共识――建议取消暂停上市、退市整理期等缓冲环节,不满足上市条件的上市公司应直接退市。“跳出制度本身,从配套制度方面来完善更有效。”在业内专家看来,加大退市力度还需从IPO发行、壳交易等方面建立配套制度I.
退市制度存争议
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迎来第一只退市股新都退,该股票因连续三年亏损而被退市,在经历退市整理期之后,于7月7日被深圳证券交易所摘牌,此后将进入三板市场进行挂牌转让。7月17日,因欺诈发行而被强制退市的欣泰退,接力进入退市整理期。
推进退市制度常态化多次为监管层所强调。在7月24日至25日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年中监管工作座谈会上,证监会公布下半年工作要点,退市改革成为一大具体落点,下一步要完善退市制度,加大退市力度。
伴随着监管层的重视,资本市场上关于退市制度的关注和讨论也逐渐升温。摆在资本市场面前的现实情况是,虽然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从2001年正式开始推行至今已有16年多的时间,但仍面临着退市率偏低的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完成退市或摘牌的股票共有107只,退市原因大致可归为7大类:连续亏损、吸收合并、私有化、证券置换、转板上市、暂停上市后未披露定期报告以及违法。其中,因为连续三年亏损而被退市的公司数量最多,达到48家;其次是因为吸收合并而退市的股票,有36只;另有,9家公司是因为私有化退市,4家公司因为连续四年亏损而被退市,4家公司因暂停上市后未披露定期报告被退市,因转到H股上市而退市的股票有3只,因证券置换而退市的股票有2只,而因重大信披违法被强制退市的目前仅博元投资一家。
这意味着,若剔除掉因吸收合并、私有化等主动退市的公司或者股票之外,实际因不满足监管规则而退市的公司数量不到60家。此外,A股市场退市公司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分布特征,退市公司集中出现在2002年、2004年和2005年,分别达到7家、8家和10家,而2008年至2012年的四年期间,A股没有出现一家因监管规则而退市的上市公司。
“其实退市是一个压力很大的事情,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包括股民也不希望退市。”一位券商投行高管认为,目前的退市制度执行受到多方面的阻力,这也是执行力度仍旧不够大的原因之一。
在上述投行高管看来,在执行压力较大的情况,连续三年业绩亏损的财务条件以及暂停上市一年、退市整理期等缓冲条件,反而给了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一些希望、操作、博弈的空间,投资者会认为上市公司会为第三年实现盈利或者恢复上市进行资产重组,这个过程中便容易滋生概念炒作,上市公司也可能存在玩弄财技的可能,这些缓冲环节也让一些无基本面的上市公司仍旧占据着宝贵的上市资源。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也认为,退市制度执行效率低下的原因与暂停上市等环节有关,这意味着给了上市公司一年暂停上市的“死缓”机会,而在这一年中,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保壳。
而多数上市公司拼尽全力守住上市地位背后原因多为“壳价格”较高,这也被多方业内人士认为是退市难的一大原因。“现在上市的利益太大了,一个壳几十亿,如果壳资源不值钱的话,那么有些公司退市也无所谓。”上述投行高管表示。
“退市难”症结怎么解?
“有序进退”为A股市场应有之态,当退市“出口”出现困难之时,除了退市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外,IPO的“入口”开闸等配套制度也应该为关注点。在多方业内人士看来,解决退市难的问题,应从三点突破,打开IPO的大门、堵住壳资源买卖、取消暂停上市等缓冲环节。
对于当前的退市制度本身,业内存有一些分歧,但有一点形成共识――建议取消暂停上市、退市整理期等缓冲环节,不满足上市条件的上市公司应直接退市。
董登新认为,退市制度中的暂停上市、退市整理期等“死缓”条件要么取消,要么缩短缓冲的时间,这样退市的效率可以大大提高,否则将加速一些无价值的上市公司复活。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吴弘华也认为,很多上市公司被暂停上市后,通过各种手段不退市、恢复上市或者延长暂停上市时间,这也是执法不严的一种体现。
除了退市制度本身以外,加大退市力度还需要从IPO发行、壳交易等方面建立配套制度。这三个方面可谓环环相扣,退市难背后的一大阻力为壳价格高企,而要打压壳价格,加快IPO的供应是杀手锏。
“怎么把壳价格打压下去,就是通过发行IPO方式把整个市场的壳价格打压下去,让市场没有炒作壳资源的理由。”上述投行高管表示。
董登新也表示,应该给予IPO更包容的机制,以让IPO发行的效率大幅提升,降低IPO时间成本的同时,也可大幅降低发行的实际成本费用,这也会让大多数企业更愿意通过IPO方式排队上市,而不是借壳上市。
同时,堵住壳交易的后门也成为一大举措。董登新认为,监管层应该在并购重组的审批环节,强调“由虚向实”,对于跨界并购、炒壳重组等应该坚决杜绝,如果这块做得好的话,投资者也可以用脚投票,而不是赌博式地炒壳。
当然在行政干预之外,市场化的退市通道也成为多方业内人士的一大期待。上述投行高管便建议,如果上市公司股价持续下跌,持续一段时间后交投惨淡,甚至不如三板市场的交投状态,那么这样的公司就不适合在A股市场上市。
“如果参考美国资本市场做法的话,一种是财务类标准不达标被退市,还有一种就是投资者用脚投票的退市。”董登新表示,其实A股市场也设定了市场化退市通道,比如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跌破面值1元就会退市,但是A股市场投资者并不愿意让持股公司退市,所以A股市场没有低于1元/股的股票,投资者不愿意用脚投票,所以市场化退市通道在中国目前可能只是摆设。
而对于完善退市制度的同时,是否需要强化退市配套的投资者保护机制?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保护投资者最好的办法是投资者要学会自我保护,一方面投资者需要懂得用脚投票,另一方面则是要树立法律维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