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地方国资国企正在加速布局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下半年,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有望在一系列政策的助推下继续扩围。
据了解,目前37家省级国资委中,有21家改组组建了52户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记者从上海、浙江、四川、黑龙江等地获悉,目前多省已经出台具体方案,一批资本实力厚、市场竞争力强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已经或即将落地。
例如,继天津于7月初组建津诚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后,山西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于日前在太原正式揭牌成立。据悉,山西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500亿元,成立之后将会是全省唯一集多领域于一体的省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作为上海市国资运营平台之一,上海国际集团将主导推出首期62.5亿元(总额300亿元)的科创母基金,主要投资科创中心聚焦的产业、企业。
省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的全面铺开,意味着“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已经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专家认为,在混改急需破题的背景下,国资平台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地方国资运营公司应发挥出“调控器”“助推器”和“发动机”等作用。一方面,要积极承接其他企业剥离的各类资产,重点推进“僵尸企业”的清理并进行市场化处置;另一方面,也要加快成为助力省属企业上市、内部重组、融资的平台。此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还要切实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通过产业基金、资本运作等方式,开展市场化融资,成为撬动社会资本的支点。
二是要守住“底线”。严禁各类借PPP变相举债的行为。要审慎开展完全政府付费的项目。对于不包含运营内容、无绩效考核机制、社会资本不实际承担项目建设运营风险的项目,不得安排财政资金。
三是要搭好“天线”。要全面了解掌握本地区PPP项目总体情况,对于项目总量、财政支出责任总额及占比、规范实施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这里的项目不仅包括入库项目,也要包括未入库的项目,真正做到全口径统计。
四是要明确“界线”。对于不属于公共服务的纯商业化项目,以及仅涉及建设、无运营内容的纯工程项目,要准确界定,从识别、论证、入库等环节严格把关,不能继续任由其打着PPP的旗号“混淆视听”。
最后,他还强调,要压实管理责任。“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失责必追究。为了切实推动PPP规范发展,必须要压实责任、强化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