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7月进出口增速高位回落 二季度外贸增速或为全年高点

[2017-08-09 11:13:03] 来源:同花顺 编辑:No1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7月外贸账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7月中国进出口、进口、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12.7%、14.7%、 11.2%(人民币计价),增速均呈现回落态势。其中,进出口增速、进口增速均创年内新低,外贸增速回落幅度超出

  7月外贸账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7月中国进出口、进口、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12.7%、14.7%、 11.2%(人民币计价),增速均呈现回落态势。其中,进出口增速、进口增速均创年内新低,外贸增速回落幅度超出市场预期,但依然位于两位数增长的区间。那么,外贸增速高位回落的原因是什么?从外贸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来看,如何打破“双重挤压”显得更为急迫。 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被认为不利于出口。不过,从记者对诸多微观企业主体的采访来看,由于美欧等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制造业外贸订单增长盈利超过升值的损失。人民币双向浮动后,进出口企业也能更加理性地对待汇率波动。(杨志锦)

  7月份外贸数据不及预期,进出口增速双双出现下滑。

  根据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7月当月中国进出口总值为2.32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创下年内新低;其中,14.7%的进口增速也是年内的低点,而11.2%的出口增速则是除2月外的最低值。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到,人民币汇率今年升值对外贸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基数的抬高、内外需的疲软则使中国外贸进一步承压。与其他国家横向比较可以发现,中国外贸并不优于其他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发达国家在高附加值产业方面对中国外贸形成的“双重挤压”效应却在日益凸显。

  从下半年起,中国的外贸将面临更多的考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存在着较大不确定性,外贸增长将更多地依靠内生动力的带动。

  尽管7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较上月上升了0.4,但新增出口订单指数有所回落,月初制造业PMI的三大订单指数亦是全线回落。多位受访专家预计,下半年进出口增速将会低于上半年,二季度的外贸增速或将成为年内的高点。

  进出口增速回落

  海关总署8月8日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5.4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5%。其中,出口8.53万亿元,增长14.4%;进口6.93万亿元,增长24%;贸易顺差1.6万亿元,收窄14.5%。

  7月当月,中国进出口总值2.32万亿元,同比增长12.7%,这一增速创下了年内的低点,进出口增速也双双出现了回落:其中,出口1.32万亿元,增长11.2%;进口1万亿元,增长14.7%。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7月份外贸增速的回落与人民币升值效应显现与基数抬高直接相关。

  基数方面,他表示,去年上半年外贸的基数较低,到下半年开始逐渐抬升,这使得今年下半年以后基数的翘尾因素不断减弱。

  汇率方面,人民币在去年下半年出现了明显贬值,但今年以来人民币出现了升值。“人民币贬值带来的外贸增量正在越来越少,甚至不排除下半年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会为外贸带来减量的可能。”白明说。

  实际上,以人民币计的外贸增速可能还存在汇率转换的“水分”。比如,以美元计,7月外贸增速为8.8%,其中出口同比增长7.2%,进口同比增长了11.0%,均低于以人民币计价的增速。

  兴业证券(601377)首席宏观分析师王涵指出,人民币有效汇率同比领先出口金额同比约6个月,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同比于2016年11月见底开始回升,这意味着汇率因素对中国的出口增速的抑制作用可能在最近几个月开始逐步体现出来。

  外贸“双重挤压”

  白明指出,从横向比较来看,中国外贸并不具备更明显的优势:今年前5月,WTO的71个主要国家(占据世界贸易的90%以上)的平均贸易增幅都在10%左右。按照这些国家通用的美元计量标准,中国同期的外贸增速为12.8%,去除基数影响,实际上中国跟这些国家的增幅差不多。

  “所以中国的外贸现在进入了一个‘随大流’的阶段:整体环境好时中国外贸会‘随行就市’地向好,国际环境不好的话就会回落。”白明说。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来,中国周边的越南、韩国的出口增速要略好于中国。以7月为例,当月韩国的出口增速大幅提升至19.5%,而根据越南公布的累计数据,前7个月越南出口同比增长18.7%。

  白明指出,中国外贸正在面临着来自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越来越明显的“双重挤压”。“相对于东南亚国家,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现在竞争优势越来越不明显;而更高技术、更高附加值的外贸,中国在短时间内又不能完全完成接替。”

  一直以来,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都是中国出口的主力。前7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4.87万亿元,增长14.2%,占出口总值的57.1%。不过,王涵指出,由于外需较为疲弱,7月当月出口中机电产品的拉动作用相对6月下滑了1.8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也下滑了0.75百分点。

  前7个月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了12.3%,占出口总值的20.7%。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正在出现分化:7月玩具类产品出口增长45.9%,连续5个月快速增长;但纺织品、箱包、服装、鞋类出口增速却相对较低,分别为3.1%、8.1%、0.5%、2.7%。

  出口先导指数上升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铁矿砂、原油和天然气等大宗商品的进口量价齐升,但其趋势能否延续则是个未知数。如7月当月的原材料进口量环比下降非常显著:铁矿砂进口量由上月的9470万吨降至8625万吨,原油进口量由3611万吨降至3474万吨,钢材进口量由113万吨降至98万吨。

  王涵指出,大宗商品需求疲弱是7月进口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当月原油、煤、铁矿砂以及钢材进口的价格和数量均有所回落,说明目前国内需求可能较为乏力,国内商品涨价更多是供给的因素而非需求因素。

  白明表示,大宗商品从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出现了一个小周期的回升。而今年下半年这种反弹的势能正在逐渐消耗殆尽,未来继续指望价格因素带动贸易额的上升并不太现实。

  此外,白明表示,中国之前一系列的稳增长政策会溢出一部分大宗商品的贸易机会。但是下半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降温,可能会通过产业链的传导对进口产生一定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1-7月中国累计出口钢材4795万吨,同比大幅下降了28.7%。增幅下滑的背后,是中国部分产品的出口正在遭受着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中国遭遇贸易摩擦119起,涉案金额143.4亿美元;其中近半数的贸易救济案件针对中国钢铁产品,此外,光伏、瓷砖、轮胎等产品也都遭遇了多起贸易摩擦。

  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增加了贸易摩擦,也使未来中国外贸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

  7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41.9,较上月上升0.4。其中出口经理人指数为44.9,较上月回升0.2;新增出口订单指数下滑0.1至48.4;出口经理人信心指数、出口企业综合成本指数分别回升0.8、0.2至50.6、23.2。

  白明指出,7月外贸先导指数二级指数有升有降,说明部分企业尽管手里的订单有所减少,但信心还在,大家对未来的前景还是看好的。

  他认为,前6月外贸的超预期复苏是低汇率,低基数,国际市场、国内经济周期性复苏以及多个自贸试验区挂牌等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然而下半年多项因素发生了逆转,部分因素则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我觉得未来的外贸还会进一步保持增长,但上半年这种高速增长的势头恐难再现。”白明说。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