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民企三路“参军”分羹融合机遇 推动融资与产业升级

[2017-09-04 08:36:22] 来源:中国财经新闻网 编辑:佚名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近年来,随着混改之势不断深化,加之“军民融合”的大背景,具有军工研发实力的民企陆续与一些体量巨大的国内军工集团 “联姻”。在已披露2017年中报业绩的61家军民融合题材上市公司中,有50家盈利,11家亏损。但从

  近年来,随着混改之势不断深化,加之“军民融合”的大背景,具有军工研发实力的民企陆续与一些体量巨大的国内军工集团 “联姻”。在已披露2017年中报业绩的61家军民融合题材上市公司中,有50家盈利,11家亏损。但从净利润表现和利润增速来看,各公司之间分化明显。与此同时,多数“参军”民企的业绩增速并没有与高企的估值同步,这就使得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表现难免“跑偏”。

  导读

  “参军”民企来说,尽管估值普遍高企,但其中处于业绩匮乏的企业已经在二级市场上开启了“去泡沫”进程。

  9月1日,华伍股份(300095.SZ)发布公告,拟收购北京中科国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至25%股权,公司表示,这是对未来涉及军工信息化、商业航天等高科技领域打下的基础。

  事实上,类似的民企与军工企业的“联姻”在2015年“军民融合”提上国家发展战略后就陆续上演,体现着国企混改的“军工姿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通过并购、拓展军品领域业务、设立军工产业基金等路径参与融合盛宴。

  然而,对这些“参军”民企来说,军品技术门槛低、行业周期性萧条也使其处于负重前行的境地。尽管估值普遍高企,但其中处于业绩匮乏的企业已经在二级市场上开启了“去泡沫”进程。

  民企“兵分三路”拥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民参军”领域,推动企业在融资、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进步是众多民企加入的动因之一。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业内人士得知,目前民企介入军工领域有三条路,即并购、拓展军品领域业务、设立军工产业基金。

  以太阳鸟(300123.SZ)为例,2017年7月20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收购老牌军工企业亚光电子事项已获得证监会有条件通过,业务向军工电子领域拓展,公司将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亚光电子97.38%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10.66 亿元用于包括射频微机电(RFMEMS)等新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等在内的亚光电子投资项目。倘此次收购完成,军工电子将成为公司的第二主业。

  与太阳鸟直接参与并购、拓展军品领域业务不同, 2017年8月3日,真视通(002771.SZ)发布公告称,与湖南湘江力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拓展包括军民融合方向在内的产业投资布局。

  2017年9月1日,华南某券商机械工业研究员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论哪种形式,归根结底是国内军工企业诸多优质资产“蓝海”亟待开发,借上市公司资本之力将有力化解庞大的军工资产证券化压力。

  “参军”上市公司业绩分化

  从已“参军”的上市公司业绩来看,依旧参差不齐,军民融合题材各股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首尾之差超过6亿元。

  据Choice数据统计,在已披露中报业绩的61家军民融合题材上市公司中,有50家盈利,11家亏损,其中,中国动力(600482.SH)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最高为5.61亿元,同方股份(600100.SH)最低,亏损1.21亿元;从利润增速来看,分化更为明显,其中,宏大爆破(002683.SZ)2017年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速达到1902.37%,而大港股份(002077.SZ)则同比下降240.52%。

  “对‘参军’民企来说,尽管部队的采购渠道相对固定,但并不唯一;再加上民企参与军工的范围和层次相对较低,强者恒强的现象在行业内比较明显。”9月1日,南方某公募国企改革基金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对于追求规模化生产、最大化效益的“参军”民企来说,难免因“订单荒”而失去竞争优势。

  天和防务(300397.SZ)就是一例,由于军方订单的周期性浮动,企业上市三年的业绩一直不理想,部分产品的销售一度处于停滞状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注意到,能够取得较好业绩的公司则往往在提高核心技术壁垒,向高端军品领域迈进,减小替代风险以保卫企业成长性。

  宏大爆破(002683.SZ)2017年上半年就通过参股湖南宏大日晟,切入了航天动力技术领域。Choice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公司军民融合领域实现营业收入1862.4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9.5%,企业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速达到1902.37%。

  事实上,不仅是“民参军”,包括“军参民”在内的所有军工板块公司都面临着业务格局差异同产业盈利周期性失衡的考验。据国信证券统计,军工板块在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的中位数为1400万元,低于去年同期的1502万元,业绩略有下滑。

  估值超越“正规军”需谨慎

  虽然“参军”民企的业绩水平参差不齐,但各自的估值却有着高企共性,放眼望去,整个军民融合板块个股的动态市盈率呈现“登天之势”。

  截止到2017年9月1日,在Choice数据收录的61家军民融合板块公司中,海特高新(002023.SZ)、巨力索具(002342.SZ)、大港股份的估值排名前三,分别为561倍、403倍、398倍;估值最小的为远东传动(002406.SZ)33倍,估值在50倍以上的公司有44家,占比为72%。

  尽管军工板块的题材估值一直居高不下,但有分析指出,民参军企业仅仅是将部分军工资产或军品销售业务并入上市公司体系,整体的估值水平还是需要基于各自的主营业务来划分。“就算以实际的军工板块估值来比较,仍然偏高。”深圳某券商航天军工分析师在9月1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据申万宏源证券对今年上半年军工各领域的估值统计,其中,航天70倍、航空62倍、地装84倍、雷达产业链69倍、光电器件163倍、电子通信38倍、辅助设备及服务64倍、航空发动机91倍、北斗产业链123倍。可见,超过纯军工行业估值的“参军”民企不在少数。

  然而,估值高企的公司并没有在业绩层面予以反馈,以海特高新为例,虽然目前估值最高,但上半年交出的成绩却是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下降54.03%;大港股份也以亏损1500万结束上半年。估值最低的远东传动则创造8687万元的净利润,同比提升38.83%;宏大爆破获利不浅,9月1日动态市盈率也不过为47.43倍。

  9月1日,广州某私募基金经理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军工资产正在不断“联姻”民营资本,但民参军企业在传统领域的竞争力仍弱于军工集团企业。“倘仅沾边‘军工’就估值高企,却没有与之同行的业绩增速,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就难免‘跑偏’。”他坦言,“估值水平低且有持续订单、技术壁垒高的企业才有投资价值。”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