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国家正式发布!一场关乎Made in China的重大行动来了!

[2017-09-14 16:25:42] 来源:第一财讯网 编辑:财小二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全文12日正式发布。至此,一场关乎“中国制造”的重大行动有了时间表、路线图。《指导意见》共6个部分、30条,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全文12日正式发布。至此,一场关乎“中国制造”的重大行动有了时间表、路线图。

《指导意见》共6个部分、30条,总体上可以分为目标要求、主攻方向、主要举措、保障措施四大板块,回答了提升什么、怎么提升、怎么保障提升的问题。

在目标要求方面,提出到2020年,我国供给质量明显改善,供给体系更有效率,建设质量强国取得明显成效,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

在主攻方向方面,瞄准产品、工程、服务三大质量,细化成8个重点领域,包括农产品食品药品、消费品、装备制造、原材料、建设工程、服务业、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对外贸易。

在主要举措方面,提出了提升质量的7大主要举措,包括质量攻关、质量标准、质量创新、质量管理、质量监管、质量品牌、质量共治7个方面。

在保障措施方面,提出了制度法规、财税金融、人才教育、质量激励、组织领导5大保障。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13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指出,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是我们坚定不移走强国路、加快实现中国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迈向中高端;改善供给结构、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战略举措。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是真正的利国利民之举。

为贯彻落实《指导意见》,支树平表示,将继续携手相关部门,重点抓好4项工作,大力提升中国品牌的竞争力。

一是推动做好品牌发展中长期规划,正在和发改委等各部门共同起草《中国品牌发展战略》。

二是完善品牌培育机制。深化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实施中国精品培育工程。用好“中国质量奖”的评选表彰结果。

三是完善品牌建设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联合主流媒体,公开发布品牌价值评价百名排行榜和重点领域品牌价值50强名单,提升中国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是开展“中国品牌日”系列宣传活动,打造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服务的金字招牌。

支树平今天还透露,今年是我国第40个“质量月”,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大力提升质量 建设质量强国”。质检总局作为质量工作的主管部门,在今年“质量月”期间重点开展3项活动,一是在9月15日举办主题为“质量:改善供给•引领未来”的中国质量(上海)大会。二是部署开展“服务零距离、质量零缺陷”的质量技术服务活动。三是围绕重点产品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开展质量状况调查,组织质量比对和会商会诊,研究制定质量问题解决方案。

新闻多看点

全是干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政策摘编

四大基本原则

——坚持以质量第一为价值导向。

——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和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为根本目的。

——坚持以企业为质量提升主体。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途径。

主要目标

到2020年,我国供给质量明显改善,供给体系更有效率,建设质量强国取得明显成效,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

——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服务、中国品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形成一批质量效益一流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区域质量水平整体跃升,区域经济呈现互联互通和差异化发展格局,涌现出一批特色小镇和区域质量品牌。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效能充分释放,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系统完整、高效运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

全面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

①增加农产品、食品药品优质供给

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良好农业规范。加大耕地质量保护和土壤修复力度。开展出口农产品品牌建设专项推进行动,提升出口农产品质量,带动提升内销农产品质量。

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增强统一性、专业性、权威性,为食品药品安全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全面提升药物质量水平,提高中药质量稳定性和可控性。

②促进消费品提质升级

改善空气净化器等新兴家电产品的功能和消费体验,优化电饭锅等小家电产品的外观和功能设计。强化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新型视听产品的信息安全、隐私保护。加大“银发经济”群体和失能群体产品供给。

③提升装备制造竞争力

发展智能制造,提高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和精度保持能力,提升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的生产过程智能化水平。加快提升国产大飞机、高铁、核电、工程机械、特种设备等中国装备的质量竞争力。

④提升原材料供给水平

提高煤炭洗选加工比例。提升油品供给质量。加快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焦炭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石墨烯、智能仿生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布局,逐步进入全球高端制造业采购体系。

⑤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水平

确保重大工程建设质量和运行管理质量,建设百年工程。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强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强化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监管。因地制宜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进绿色生态小区建设。

⑥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

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智能化养老服务体系。鼓励家政企业创建服务品牌。发展大众化餐饮。显著改善旅游市场秩序。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加强运输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提高物流全链条服务质量。推进电子商务规制创新。提高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等法律服务水平。

⑦提升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办事环节,提高行政效能。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实现比较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

提升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稳步推进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医疗纠纷预防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供电、供气、供热、供水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水平。

⑧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

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质量国际合作。

破除质量提升瓶颈

①实施质量攻关工程

围绕重点产品、重点行业开展质量状况调查,找准比较优势、行业通病和质量短板,研究制定质量问题解决方案。开展重点行业工艺优化行动,组织质量提升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企业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②加快标准提档升级

推动消费品标准由生产型向消费型、服务型转变,加快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建立标准化军民融合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逐步消除国内外市场产品质量差距。

③激发质量创新活力

完善第三方质量评价体系,开展高端品质认证,推动质量评价由追求“合格率”向追求“满意度”跃升。鼓励以用户为中心的微创新,改善用户体验,激发消费潜能。

④推进全面质量管理

发挥质量标杆企业和中央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推行精益生产、清洁生产等高效生产方式。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整合生产组织全过程要素资源,促进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

⑤加强全面质量监管

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从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加强对质量的全方位监管。健全打击侵权假冒长效机制。加大缺陷产品召回力度,扩大召回范围。严厉打击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

⑥着力打造中国品牌

培育壮大民族企业和知名品牌,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实施中国精品培育工程,加强对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等品牌培育和保护,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和民族品牌。开展“中国品牌日”活动。

⑦推进质量全民共治

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质量共治格局。强化质量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鼓励消费者组织、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等开展产品质量比较试验、综合评价、体验式调查。

夯实国家质量基础设施

①加快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加快制定一批计量技术规范,研制一批新型标准物质,推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升级换代。

简化国家标准制定修订程序,加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免费向社会公开强制性国家标准文本,推动免费向社会公开推荐性标准文本。

建立全国统一的合格评定制度和监管体系,建立政府、行业、社会等多层次采信机制。健全进出口食品企业注册备案制度。

②深化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融合发展

保持中央、省、市、县四级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系统完整,加快形成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推动计量、标准、合格评定等国际互认和境外推广应用,加快我国质量基础设施国际化步伐。

③提升公共技术服务能力

加快国家质检中心、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创新“互联网+质量服务”模式。

④健全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加强对国外重大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跟踪、研判、预警、评议和应对,妥善化解贸易摩擦,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改革完善质量发展政策和制度

①加强质量制度建设

坚持促发展和保底线并重,加强质量促进的立法研究,强化对质量创新的鼓励、引导、保护。加快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质量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

②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

完善质量发展经费多元筹集和保障机制,鼓励和引导更多资金投向质量攻关、质量创新、质量治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加大产品质量保险推广力度。

推动形成优质优价的政府采购机制。鼓励政府部门向社会力量购买优质服务。严格采购项目履约验收,切实把好产品和服务质量关。

③健全质量人才教育培养体系

将质量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实施青年职业能力提升计划,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体系,培育众多“中国工匠”。

④健全质量激励制度

完善国家质量激励政策。加大对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在金融、信贷、项目投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研究制定技术技能人才激励办法,探索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降低职业技能型人才落户门槛。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①实施质量强国战略

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建设质量强国。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②加强党对质量工作领导

健全质量工作体制机制,完善研究质量强国战略、分析质量发展形势、决定质量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

③狠抓督察考核

探索建立中央质量督察工作机制,强化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将质量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及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④加强宣传动员

大力宣传党和国家质量工作方针政策,讲好中国质量故事,推介中国质量品牌,塑造中国质量形象。把质量发展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和各类干部培训院校教学计划,让质量第一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根本理念。

链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全文

编辑 / 万政

来源 / 经济日报综合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