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专栏作家 倪杰瑞)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于2000年,宗旨是加强中非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成立之初,世界其他地区可能都觉得有些难以理解。当时的中非双边贸易和投资额很有限,非洲的前景也远逊于现在。此后,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推动下,双方经贸合作呈现爆发式增长。18年后的今天,中国已一跃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和投资关系迅速发展。
贸易往来为中非关系奠定基础
非洲市场对中国来说越来越重要。中国已将非洲作为重要的出口目的地,而非洲也渴求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中国对非出口总值已从2009年的470亿美元攀升至2015年的1060亿美元,增长超过一倍,2015年后保持平稳。中国对非出口从2010年起平均每年同比增长14%,比中国对其他市场的出口增幅高出5个百分点,非洲对中国来说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市场。实际上,在中国出口增长最快的前15个市场中,非洲占到10个。
近年,尼日利亚和南非这两个非洲最大型经济体对中国产品的需求有所疲软,但中国对其他非洲国家出口的增长足以抵消相关影响。2017年,中国对尼日利亚和南非的出口也自2015年以来首次回升,同比分别增长17%及13%。受益于尼日利亚和南非需求回暖以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金属和油气价格复苏,2017年中国自非洲进口量达到750亿美元,同比增长32%,从而带动中非贸易总额达1,690亿美元,同比增长11.4%。
中非贸易逆差扩大
中非双边贸易近年突飞猛进,但中非贸易逆差从2015年起持续扩大,目前只有5个非洲国家对中国有贸易顺差。肯尼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17年,肯尼亚对华出口商品总值仅为1.66亿美元,但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价值却高达50亿美元,其中包括中国为肯尼亚建造其价值40亿美元的铁路项目所需的钢铁和设备。
贷款融资引领中非合作
肯尼亚的情况正是中非经济合作关系整体发展趋势的写照。在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牵头下,中国积极为非洲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仅这两家银行至今已向非洲政府和国有企业提供约1000亿美元贷款,而这些贷款融资协议往往也附加为中国资本产品、设备和劳工就业开辟新市场的条款。
仅2017年一年,中国在非洲新签订的承包建设项目总值已达到765亿美元。非洲国家仍然欠缺大量资金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但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除南非外)对华债务已占到其总债务的约14%,这些国家今后是否会失去偿债能力已经引起市场担忧。
投资方式
目前,中国在非洲的外商直接投资仍比普遍预期要少。根据官方统计数据,过去15年间中国对非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只有21亿美元,但最新预测显示2016年已增长到约400亿美元。
由于官方统计的资本投资数据只计算公司在宣布或开展项目时的总投资金额,而企业实际上可在当地市场募资、分阶段作出投资或通过不同国家进行投资,因此中国在非洲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很可能要比官方数据更高。以此方法计算,2017年中国对非洲投资总值其实可能高达950亿美元,自2003年起年均增长33%。
在中国对非外商直接投资中,南非占据最大份额,其中中国工商银行在2008年对标准银行集团进行的股权收购占了主要部分。过去10年间,中国在其他7个非洲国家投资的总金额已超过10亿美元,这些国家包括赞比亚、尼日利亚、津巴布韦、刚果民主共和国、加纳、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而同期中国在非洲三分之二的国家也有至少30宗投资交易,交易金额平均在1000万美元以下,可以看出中国对非洲投资覆盖面之广。
中国企业足迹遍及非洲大陆
根据中国商务部提供的统计数据,目前在非洲有超过3500家中资企业,但这一数据仍有可能比实际情况要低。例如,根据标准银行集团最近在乌干达的研究,预测当地有超过500家中资企业,相当于官方数据的10倍以上。这些企业共计聘用超过25000名乌干达居民。以此推算,在整个非洲大陆上活跃的中资企业实际上有可能超过3万家,其中大部分为小型民营企业。
国企对非投资金额和规模显著
大约300家中国企业参与了大部分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和发展项目,其中约三分之一为国企。在98家直属中央国资委监督的央企当中,约四分之一自2003年起便大力投资非洲,投资总额预计达290亿美元。另外有约50家地方国企在非洲开展了200亿美元的绿地投资,但这些交易一般规模较小,平均投资金额约为2.4亿美元。
在非洲投资的国企来自各行各业,包括汽车制造(北汽集团)、金融(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消费电子产品(海信集团、海康威视)以及工业机械制造(柳工机械、徐工集团、中联重科)等。
民营企业推动中国对非投资
最能灵活迅速把握非洲投资机遇的莫过于民营企业。特别是在2013年以后,落户非洲的中国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10年前,中国对非投资仍主要由大宗商品采购和政府协商的大型建设合同推动,如今的情况已大相径庭。
此外,国企与民企在非洲投资的行业也截然不同。国企主要投资于建筑业和采矿业,二者在其总投资金额中的占比分别为35%及25%;而民企则主要投资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二者在其总投资金额中的占比分别为36%及22%。事实上,民企在非洲的530亿美元投资金额中,有190亿美元投资于制造业。基于制造业所创造的就业机会比采矿业项目多两倍,这一趋势对促进非洲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中国企业如今愈发积极地在非洲进行投资,最常见的原因是企业希望进入当地庞大的消费市场,并减少在日渐饱和的中国市场竞争。非洲市场确实具备多项优势,包括劳工成本极低、天然资源和生产原料富饶、内需市场快速扩展,以及人口结构理想等。虽然非洲大陆目前的营商环境、政府效率及基础设施等内部状况仍充满挑战,但与上世界90年代中国跨国企业初涉非洲市场时相比已明显改善。未来,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也将更深入、更成功。
作者为标准银行集团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