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研究机构益普索(Ipsos)在当地时间8月17日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在今年6月触底后出现反弹。在参与调查的24国中,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72.9,排名第一。这意味着国内市场将重振旗鼓,在快消品领域则表现为不断有新产品蜂拥而入,新品牌与深陷增长困境的大品牌间的博弈正酣,经销商必须以数智化实现自我赋能,以前瞻视野洞察全新市场环境。
基于此,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有领先技术优势的舟谱数据,在一套成熟完善的数字化产品体系的基础上,又成立了赋能经销商数智化升级的专业分享平台——舟谱商学院,旨在通过整合业内领先的专家资源,为广大经销商提供面向未来的管理知识及实战经验,助其在市场的不断洗牌中立于不败之地。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产业结构决定渠道变化
舟谱数据认为,产业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其渠道结构。在一个产业里适用的渠道结构,放到另外一个行当里未必合适,若生搬硬套,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当下,很多产业的渠道结构因电商发生了巨变和重构,是否意味着快消品领域也将变化和重构呢?舟谱数据认为,即使电商凶猛,快消品的渠道结构也并未发生巨变。这种变化的迟滞是由快消内在的不变性决定的——大多数快消品消费决策,卷入度低,基本不需要大脑参与,购买后即刻享受愉悦感。一旦需要大脑参与,卷入度提高,抵消了消费愉悦感,可能导致购买行为不会发生。据舟谱数据观察,很多新零售商引入生鲜,以刚性的复购刺激用户不断打开APP,正是出于此考虑。
但舟谱数据认为,这种用高成本维持的交易网络售卖低毛利的产品会导致新问题——当每个SKU毛利不高而履约成本高,提升每单SKU数量,势必导致用户体验下降;若不提升SKU数量,单品大量采购,又会导致用户囤货后长时间不再复购。
所以对于快消品而言,见到才买,即买即用,才是最适合的模式。
重塑危机意识,迎击市场洗牌
舟谱数据强调,“见到才买”的前提,是品牌商的产品提前铺到消费者身边。只有入驻更多线下店,拉近与消费者的物理距离,才能实现最大化销售。
但提前铺货意味着能耗和风险。舟谱数据认为,零售商的高收益预期建立在部分品类有做自有品牌的空间和动力上,与品牌方存在潜在的竞合关系,所以提前铺货的风险只能由品牌方和分销商来承担。
那二者应如何分工?舟谱数据强调这必须考虑快消品的产业结构——高昂的物流成本使快消品无法单件流动,整货发出再通过分销网络化整为零,才最经济。因此品牌必须依赖健全的分销网络,才能在特定区域构建作业密度优势打赢地面战争。
舟谱数据认为,品牌的依赖导致经销商普遍缺乏主动意识和危机感——但当品牌不再需要大量小经销商,而是洗牌为更多规模更大,代理范围更宽的区域零售供应链服务商,缺乏主动意识的经销商将被淘汰。而那些以数智化技术进行自我赋能,主动学习先进管理经验的经销商们,将占领更广阔的市场。
舟谱数据,国内领先的数据智能公司,由前Facebook资深数据专家苗江波于2015年底创立。目前,已累计完成5轮过亿元融资,资本股东包括峰瑞资本、昆仑万维、丹华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舟谱数据一直专注于为数万亿产值的快消品经销商提供涵盖企业管理、交易优化、仓配优化、数字化分销等一体化解决方案,目前该解决方案已覆盖全国绝大部分市县区,客户总GMV超500亿,成为帮助经销商实现数字化升级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