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4日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北京市民政局和京能集团共同主办,北京健康养老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一届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召开,北京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光磊受邀出席本次活动,总经理助理雨浓参与了圆桌论坛讨论。
北京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光磊在本次行业发展论坛上表示北京人寿始终坚持“保险+康养”的发展战略,优化北京老年群体的保险保障,以首善标准助力北京养老产业发展,服务“身边亲人”,成就“首善人生”。北京人寿在成立之初就制定了两大战略路径,即保险主业发展路径和康养产业发展路径。康养产业路径,肩负的是北京人寿以服务为核心,科技为基础,驱动保险业务转型的使命,是帮助北京人寿进一步探索健康、养老与保险业务融合发展的新思路。
在接下来的圆桌论坛上,北京人寿总经理助理雨浓代表公司阐述了当前北京人寿面对如火如荼的康养产业市场,如何转变传统发展思路,开拓出了一条拥有自身特点及创新优势的差异化发展之路。她深入浅出的从几个热点话题与创新思路入手,全面解读了当前形式下,北京人寿在康养领域独特的布局与创新切入点,观点新颖,概念清晰引爆现场热潮。
谈到北京人寿在居家养老产业发展的探索与创新方面所作出的努力,雨浓表示,北京人寿构建GBCC首善康养模式,可面向政府部门(Government)、企业单位(Business)、街道社区(Community)和社区居民(Cityzen),提供智慧养老平台运营、为老服务体系搭建、养老机构规划咨询和老龄产业研究推广等业务合作。在居家养老方面,通过发展社区养联体,整合社区周边的养老服务资源,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养老服务,能够满足99%的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可以通过“一街一码”的方式,为试点街道搭建专属养联体平台,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服务上门。同时围绕老年人便捷就医、慢病管理、康复护理等刚性需求,联动区内养老机构周边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为街道、社区周边居民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探索“以医带养、以医助养”新模式。
近期,北京人寿与通州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控股子公司惠民养老承接了通州区民政局养老服务指导中心项目,提供养老服务监管、数据运营和分析,全面提升通州区养老服务管理能力。今年计划在通州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照料中心医养结合试点,承接部分通州区公共卫生服务职责,根据街道/乡镇区域内人口分布和医疗资源配置规划,服务于周边居民,提供集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拓展社区养老、医养结合服务,实现既能满足居民基本就医需求、养老需求、又能减轻本区财政负担的三重目标,形成线上线下的融合模式。
在支付模式层面,她表示,目前养老保障体系三支柱供给不均衡,第一支柱广覆盖,但是仅能保基本,替代率只有40%左右,和目标替代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第二支柱只有7000多万人,覆盖面比较低,另外增速遇到瓶颈;第三支柱占养老资金规模占6%,与发达国家的30%相比,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个人养老金作为第三支柱的重要部分,账户实行个人管理,可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产品,资金实现完全积累,是国家鼓励的方向。未来,北京人寿将发挥商业保险的优势,与其他金融机构一起共同积极推动第三支柱的建设。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妥善解决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问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国于2013年起开始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21年7月,国家医保局办公室、民政部办公厅提出首个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标志着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北京人寿将结合自身优势,整合服务资源,持续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服务体系和运行管理机制,初步形成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互助共济的多层次社会保险制度。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据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老龄人口数据如此庞大使得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而保险业因其拥有与养老产业天然的融合优势,已然成为养老服务及产品的重要提供者,多家保险公司开始全面着力布局康养产业。如何抓住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契机,发挥保险公司的自身优势,创新思路开拓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将成为未来北京人寿布局康养产业的重要课题,期待北京人寿能走出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打造出康养产业一颗闪亮的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