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全国秋收近四成!闲不住,丰收季根本停不下来

[2024-10-08 11:18:38] 来源:第一财讯网 编辑:财财 点击量:28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十一”以来,全国大部秋高气爽,利于秋粮抢晴收获和小麦油菜趁墒播种,“三秋”生产进展顺利。

“十一”以来,全国大部秋高气爽,利于秋粮抢晴收获和小麦油菜趁墒播种,“三秋”生产进展顺利。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截至10月4日,全国秋粮已收38.1%,进度同比快1.9个百分点。其中,西南地区收获过六成半,西北地区过四成半,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过四成,东北地区过一成。全国冬小麦已播种3%,主要在西北地区;冬油菜已播10.6%,主要在长江中下游、西南和西北地区。

安徽南陵:稻谷黄秋收忙单季晚稻正收割

稻谷黄秋收忙,安徽芜湖南陵县的单季晚稻正在收割。南陵县水网密布,纵横交错,丰富的水资源为当地优质水稻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灌溉水源。

近年来,当地将零碎分散的“小田”变成连接成片的“大田”,提升粮食生产的作业效率,助力粮食丰收。预计今年当地的晚稻收割作业将持续到10月20日左右。

甘肃陇南:1.4万余亩水稻陆续收割

眼下,甘肃陇南的1.4万余亩水稻,陆续进入收割期。当地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一周将会出现间歇性降雨,为了抢抓农时,农户们采取人工加机械的方式,确保颗粒归仓。

这是陇南市武都区角弓镇的千亩稻田,在面积较大的地块中,农户驾驶着收割机展开作业。而一些面积相对小的地块,农户们则采取了传统的手工收割方式。

种植户李斌:今年品质和产量应该是近几年最好的一年,每亩地能达到七百公斤的产量,比往年平均每亩要增收五六十公斤以上。

陇南是甘肃唯一全境属于长江流域的地区,近年来,当地不断提升水稻种植水平和产量,在水稻品种优化、秧苗培育、种植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下足功夫,采用“轮作”的方式,实现了“一地多用、一地多季、一年多收”。

吉林通化:金秋开镰稻谷香66万多亩水稻迎丰收

目前,吉林通化的66万多亩水稻进入了成熟期,稻田一片金黄,麦浪滚滚,收割机正在地里作业。今年,当地采取订单式的种植方式,加上统一育种、统一插秧、科学田管,提升了稻米的品质。据初步测算,今年通化市的水稻产量预计在40多万吨左右。

黑龙江北安:大豆喜获丰收机械化助力减少田间损失

秋风送爽,黑龙江省各地秋收工作已全面启动,在黑河市,1460多万亩大豆迎来丰收,今年,当地农业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经达到99%。如何在秋收中最大限度发挥机械化作业的优势?如何有效减少农机作业时的田间损失?

总台记者王海樵:北安市今年大豆种植面积达到了363万亩。

这一片是已经成熟的大豆地,在整个秋收过程中,这里将全部采用机械化的收获方式。今年整个黑河市的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超过了2000万亩,其中大豆就占了1466万亩,占到了整个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的1/3。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全程的机械化,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机械作业的优势,这里面还是有很多门道的。

首先就是要保证在适当的时间收获。抢抓有利天气,快速进行收获,当地目前所有的机车是24小时不间断进行收获作业,尽量把农时往前赶,最大限度保证已经到手的粮食颗粒归仓。

其次在收获的过程中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目前我们所采用的先进的收割机,割台都会根据田间的情况以及植株的高度,随时自动调整。加上我们有经验的农机手,也会在田间作业的时候适当调整整个作业的速度,最大限度保障不出现跑粮丢粮的情况。

此外,当地还在一些农机上进行了一些升级改造。在割台上面加装一个滤网,就能保证在收获的过程中,大豆的豆粒一旦飞溅出来,可以被滤网再拦回到割台内,从而减少损失。

农业工作者们通过他们的经验技术以及一些先进的科技和智慧手段,不断赋能每一个农业生产的环节,逐渐形成了一套农业生产的新质生产力。整个十一假期期间,黑龙江省各地掀起了秋收高潮,所有的农业工作者们都坚守在秋收一线的岗位上,预计整个秋收工作将持续到10月底。

山东东平:蟹农喜迎丰收季稻蟹套养效益高

又是一年秋风起,稻花香里捕蟹忙。国庆假期这几天,山东泰安东平县2000多亩稻蟹套养的螃蟹喜迎丰收,现场一片忙碌景象。

在泰安东平县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内,养殖户们将刚捕捞上来的螃蟹进行分拣、称重、装箱,一筐筐螃蟹个大肥美、长势喜人,刚上岸就被抢购一空。

螃蟹养殖户沈本平:第一次养螃蟹,承包了80亩,已经收获了2000斤螃蟹,亩产达到了200斤,批发价每斤50到80元,预计今年纯收益能达到40多万。

近年来,东平县大力发展生态渔业,重点推广稻蟹套养、稻虾套养、藕虾套养等绿色高效生态种养模式,面积共2万余亩,实现了“一水双用,一田双收”,亩均总产值11000余元。

东平县水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尹文静:稻蟹套养是稻渔综合种养的模式之一,在这个环境内,河蟹能够吃掉稻田内的杂草,除掉害虫,排泄物又能为水稻的生长提供肥料,然后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

免责声明:1.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第一财讯网不执立场; 3.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第一财讯网联系。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