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险 > 正文

参与深港通开闸 保监会持续支持险资“南下”

[2017-07-02 15:41:25] 来源:东方财富网 编辑:No1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继去年9月放行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后,保监会昨日发布《保险资金参与深港通业务试点监管口径》(以下简称《监管口径》),允许保险资金参与深港通业务试点。  在此之前,保险资金只能通过QDII等方式投资港

  继去年9月放行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后,保监会昨日发布《保险资金参与深港通业务试点监管口径》(以下简称《监管口径》),允许保险资金参与深港通业务试点。

  在此之前,保险资金只能通过QDII等方式投资港股,而QDII额度相对紧张。接连开闸沪港通、深港通,无疑为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打开了另外一扇门。从机构一线的反馈来看,此举将有利于支持保险资金“南下”,显著扩大保险资金投资港股的规模,有利于缓解保险资金目前面临的资产配置压力,在稳步提升投资收益的同时,亦能分散投资风险。

  险资对四类港股有兴趣

  作为保险业境外投资的桥头堡,香港市场通常是内地保险机构境外投资的第一站,尤其是保险资金境外股票投资就主要集中在香港。

  自去年9月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开闸后,保险资金港股投资明显加码。据来自保监会方面的数据显示,目前,保险资金通过沪港通投资港股的规模已达1743.58亿元。其中,直接投资规模为1117.46亿元,通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的保险资管产品投资规模为626.12亿元。

  保险资金投资沪港通股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参与积极性较高,除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外,部分保险公司也有进一步增加投资的安排。二是投资标的大多为大型蓝筹股,占比超过60%。三是投资行业以金融业为主,成长型、消费性行业也参与较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高股息率的大型蓝筹股之外,保险机构目前还青睐以下三类港股:一是优选主营业务收入以美元、港元等升值货币结算的公司,如香港本地地产股、公共事业股等;二是特色成长股,如科技股、教育股、博彩股等;三是精选符合内地资金偏好的中小盘绩优股,重点挖掘50亿港元至200亿港元市值的优质中小盘股。

  《监管口径》的出台,意味着保险资金又可以参与深港通投资。《监管口径》的主要内容:一是明确了保险机构可以投资深港通下的港股通股票,应当参照《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业务试点监管口径》的要求执行;二是明确了保险资金可以通过证券投资基金投资港股通股票,其基金管理人资质需符合相关监管规定。

  不会对A股产生“失血”效应

  保监会方面表示,《监管口径》的发布,有利于在“一国两制”基础上,支持香港经济的繁荣稳定;有利于支持保险资金“南下”,充分利用内地和香港两个市场配置资源,分散投资风险;有利于拓宽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渠道,稳步提升投资收益。

  站在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此番开闸意味着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方式间接拓宽,有利于缓解保险资金当下的“资产荒”压力。

  2007年和2014年,保监会先后发布《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及《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允许保险机构投资香港股票及其他发达市场权益类资产。据记者了解,在“出海”方式上,保险资金主要通过QDII、内保外贷等方式投资港股及其他发达地区资本市场。

  有保险资管人士直言:“目前QDII额度相对紧张,保险资金海外投资换汇出资受到一定影响,而参与沪港通、深港通,无疑进一步增加了保险资金参与香港股市的投资方式,有利于保险机构更为灵活地选择投资标的,缓解资产配置压力,提升保险资金投资收益水平的同时,也有利于分散投资风险。”

  至于有市场人士担心“参与沪港通、深港通之后,是否会造成保险资金抽离A股”,在保险业人士看来,无需过度担忧,不会对A股市场产生“失血”效应。

  一家保险资管机构人士对此解释道:“保险资金在境内、境外各大类资产上的配置都有不同的监管上限要求。首先,目前境外投资比例上限远未用足;其次,境内权益投资比例目前也只用了上限的1/3。两者不存在此消彼长的问题。”

  保监会昨日亦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保险资金股票投资相关政策,维护保险资金安全。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