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险 > 正文

寿险增长减速 保险业总资产7月份骤降千亿

[2017-09-06 10:26:07] 来源:东方财富网 编辑:No1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随着大寿险板块的增速逐渐放缓,一直快速增长的保险业迎来阵痛。   中国保监会日前发布的前7月保险业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保险业总资产163238.3亿元,相比6月末下降了1066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寿险月

  随着大寿险板块的增速逐渐放缓,一直快速增长的保险业迎来阵痛。

  中国保监会日前发布的前7月保险业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保险业总资产163238.3亿元,相比6月末下降了1066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寿险月度保费增速已连续4个月下滑,成为此次总资产规模环比下降的主因。2016年以来,一系列强化人身险监管的政策出台,一些低保费、高现金价值、高收益的理财型保险告别历史舞台,寿险行业正出现深刻调整。

  总资产

  及资金运用余额双降

  今年前7月,中国保险行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53万亿元,同比增长21.3%,业务保持了较快增长。

  但7月份数据还显示,即便在超过20%的行业保费增速下,保险行业总资产、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双双出现下降。

  众所周知,保险业经营的是风险,收入在前,成本在后。在当前16万亿的保险业总资产规模中,属于保险公司净资产的仅1.8万亿元,其他大部分以“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形式存在,为14.4万亿元。这14.4万亿元是保险公司对客户的负债,即随时可能用于开支的风险成本。

  7月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从6月底的144998.87亿元减少到144264.58亿元,减少了734亿元。落实在具体的资产上,7月份减少的主要是银行存款,减少了约2005亿元;债券、股票和其他类资产都有少量增加。

  “银行存款是保险公司调节流动性的主要工具,出现减少有几种可能,一是用于赔款和给付的支出增加——即大于新业务收入分入的量。保险资金的性质是风险准备金,是对客户的负债,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风险补偿金赔到千家万户。二是保险公司基于资产重新配置的需要,将到期的协议存款配置到其他收益更高的资产中去。”一位保险公司资管中心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受保险业务增长较快的影响,近年保险业赔款和给付支出一直处于较快上升的状态。7月份环比6月,保险业赔付支出增加了799亿元。

  就行业整体情况看,当对外支出大于新增流入的时候,保险总资产就会减少。

  上一次保险业总资产和保险资金余额双降,发生在去年4月份。去年3月份,保监会发文规范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当月实施,随后双降出现,但一个月后即重回上升轨道。彼时,寿险业增速还在47.97%的高位,因为保费流入速度很快,这一现象并未引起太大关注。

  今年以来,保险行业总资产下降也非第一次出现。今年4月份相比3月也出现过短暂“缩水”。不过,当时的寿险业务增长在30%以上,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也呈正增长状态。

  寿险增速连续4个月下滑

  虽然前7月原保险保费收入21.3%的同比增速并不低,但值得注意的信号是,保险业务月度同比增速却连续4个月下台阶。从今年3月的32.45%的增长高点,下滑至7月的21.3%。

  保险业资产规模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寿险,下降的原因也得在寿险业务上找。

  今年前7月,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6221.46亿元,同比增长28.12%。从绝对值看,这一增长速度也不低。今年3月至7月,寿险月度保费增速分别为37.5%、34.08%、32.65%、29.32%、28.12%,连续4个月出现下滑。

  究其原因,今年4月1日实施76号文是一道分水岭。为了倡导保险业回归保障,根据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一些低保费、高现金价值、高收益的理财型保险告别历史舞台。

  更大背景是监管政策的转向,4月新规延续了2016年保监会规范中短存续期产品、加强人身保险监管的精神,提高保障成分,限制理财险,各家公司纷纷依此进行业务结构调整。今年10月1日即将实施的134号文,也是这一监管方向的。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监管政策转向,保险业增速放缓,整个保险行业将面临深刻变化。保险行业具有“收入在前,成本在后”的特点,在过去多年收入高速增长后,接下来是成本支出的高速增长。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