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陆续有寿险公司尝试保单质押贷款资产证券化,从评级、发行利率和认购情况看,此种操作可谓获得机构投资者追捧。然而,大部分寿险公司似乎对于这一证券化业务兴趣不大。
目前寿险行业保单质押贷款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据公开信息,仅2家寿险公司发行保单贷款ABS,合计规模也仅10亿元。尽管手握保单质押贷款这一优质基础资产,但寿险公司目前将其证券化的仍为少数,背后原因何在?
新优质ABS基础资产
太平人寿是尝试保单质押贷款资产证券化的第一人。2016年3月底,该公司联合华泰证券(上海)资管公司发行“太平人寿保单质押贷款债权支持1号专项计划”,规模5亿元、期限6个月,获得AAA评级,优先级收益3.8%。这是国内首个以保单质押贷款为基础资产的资产支持证券(ABS).
一年过后,今年8月底,以阳光人寿保单质押贷款为基础资产的“惠金阳光人寿保单贷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成立,规模同样为5亿元,期限约为6.5个月,该ABS产品未做分层,证券评级AAA,发行利率为5.2%。这一发行利率在当时的市场资金面下,属于较低水平。参与此次ABS发行的惠金所总经理杨冀川表示,本次专项计划发行后,也有其他保险公司联系到他们,希望能够发行保单贷款ABS.
保单质押贷款ABS,为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基础资产,在信用卡贷款、车贷等之外,提供了又一种可能。此外,保单质押贷款具有小额、分散、期限短的特点,属于优质的基础资产。如上述惠金阳光人寿保单贷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中,单笔贷款最大剩余本金余额为500万元,平均每笔贷款剩余本金是2.62万元,贷款笔数2万多笔,期限多在6个月以内。
保单质押贷款增长迅速
对于不时有资金周转需求的保险客户而言,保单质押贷款并不陌生。这是寿险公司赋予带有储蓄性质的长期保单的一项功能,保单持有人可以将自己的保单质押给保险公司,付出一定的利率,即可获得不超过保单现金价值的贷款。与之类似的是银行体系内的存单质押贷款。
近年来,保单质押贷款增长迅速。截至2016年底,仅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四大上市险企的保单质押贷款规模就超过2000亿元,同比增长17.58%。而此前的2015年,四大险企这一资产同比增长接近三成。上述发行保单质押贷款ABS的太平人寿、阳光人寿,截至2016年的保单质押贷款规模分别为243亿元、49亿元,2016年同比增长分别超过40%、11%。
太平人寿发行保单贷款ABS时曾表示,通过将“被动”的保单质押贷款资产转换为“主动”投资资产,既有利于太平人寿实现存量资产盘活,也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前景受制于险企动力
保单质押贷款增长迅速,加之,目前已有险企成功开展保单质押贷款证券化,那么,未来保单质押贷款ABS是否有望迎来高速增长?业内人士表示,还不能下此结论。
杨冀川认为,对于保单质押贷款ABS的前景,需要综合几个参与方的动力而定。目前,它的市场规模及发展情况,主要受制于保险公司的动力。
从买方来说,以保单贷款为基础资产的ABS为安全度非常高的优质证券,购买需求强烈,已发行的保单质押贷款ABS获得了数倍的超额认购;而从卖方,也即保单贷款债权人保险公司而言,是否有资产证券化需求,则要具体分析。
进行资产证券化的目的主要是三个:盘活资产进而融资;优化资产负债表、提升ROE;提升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品牌。具体到寿险公司,特别是大型公司用资产证券化工具去市场上融资的意愿不强;虽然存在通过证券化优化资产负债表以及提升ROE的需求,目前险企的这一意识尚在培养形成中;从品牌角度讲,一些寿险公司有需求,但动力并不是特别充分。